“有望獲諾貝爾獎的手術”?
那場歷時五年多的打假風波從最初的學術爭議開始,愈演愈烈,最終的焦點停留在肖傳國聲稱“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手術的真相上
責任編輯:沈穎
關于這場號稱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手術,美國臨床醫生PETERS給出了另一種說法,手術結果是“復雜的”,雖然事先考慮到難度,但仍然“令人失望”,他無法回答手術帶來的風險與收獲,哪個更大
4月5日,海南儋州藍洋農場王亞伍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來自北京的律師彭劍,前來了解王的兒子小善善的病情。
4年前,小善善曾是一場媒體發起的“愛心跨省救助”的主角。這位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小便失禁的孩子,在媒體的幫助下,在鄭州被實施了一種名為“人工體神經-內臟神經反射弧”的手術。
這個手術一度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按照相關宣傳,術后,“只需撓撓大腿內側,就可以自主控制排尿,甩掉尿袋子。”
媒體為他進行了募捐,醫院則免去了醫療費,這次感人的愛心活動還促生了一筆基金,用以類似病人的治療。
如果不是律師彭劍的介入,故事原本應該完滿的結束。以手術成功實施為標志的愛心大救助結束之后,小善善從公眾視線中消失。全國各地不少看到報道的類似病人,則慕名去鄭州做同樣的手術。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小善善的病并沒有“治好”,母親陳冠香說,他至今仍離不開尿布,而且手術后腳變形,走路“一拐一拐的”。
在找到小善善之前,彭劍已經作為兩名患者的代理律師,分別將現已“解散”的手術醫院告上了法庭。
兩起訴訟均不可避免地涉及肖氏手術及其發明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傳國。肖因為當年與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的一場官司而被公眾所知,彭劍正是方舟子當年的代理律師。
那場歷時五年多的打假風波從最初的學術爭議開始,愈演愈烈,最終的焦點停留在肖傳國聲稱“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手術的真相上。
肖傳國
方舟子
手術后廣西孩子的腳畸形,因缺乏照顧,孩子的腳潰爛,現面臨截肢的危險 (病人家屬/圖)
試驗:從美國動物到中國病人
在彭劍搜集相關負面病例時,“肖氏反射弧”理論和手術的發明人——肖傳國正在全世界推廣他的肖氏手術。
他對手術前景非常樂觀:“如果運氣好的話,我有可能五六年后獲得諾貝爾獎。”肖傳國說。
肖傳國有望獲諾貝爾獎的說法,還出現在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病房過道的宣傳欄上。里面引用肖的老師、已故院士裘法祖及一位美國專家的話說:“人工體神經-內臟神經反射弧”技術有望獲諾貝爾獎。
此手術即為“肖氏反射弧”,它是由肖傳國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其專業定義是:利用截癱平面下的神經,手術建立體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