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20100419)

牛津大學真“牛”!

牛津大學真“牛”!但憑900年的歷史,產生過25位英國首相,30位英國以外國家的首腦,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6位國王、12位圣人和20位主教的大學,你就不能不對它刮目相看。

牛津大學規模不大,甚至還不如我們這里近些年借債擴建的諸多大學城的幾分之幾,但在當今各國大學教學質量的排行榜上,仍有笑傲江湖的地位。牛津以及比它更早問世的巴黎大學的悠久歷史和規模,再次告訴我們大學不在乎面積有多大的硬道理。

本期封面最值得一讀的是對牛津大學終身校長彭定康的專訪。他不是教育家,他甚至曾被鄙視為“千古罪人”,他的閱歷,更多和政治千絲萬縷,但他也是牛津的學生,是歷史上第一個出任校長的天主教徒。我們發現,他的校長確實當得比末代港督要精彩得多。

和中國的大學相比,牛津的“牛”是有道理的。

楊錦麟(鳳凰衛視)

《去牛津上學》

彭定康,一個曾被我們的主流媒體批得體無完膚的政治家。就像陸克文說的,真正的朋友是向你公正地指出錯誤的人。

——I_see(新浪網友)

如果真的到牛津求學,學到什么思想了,千萬別回國!太有思想、個性在國內會鼻青臉腫、頭破血流的!人家要的是賣身投靠!

——網易福建廈門網友

感覺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還要再高一些,要能從事件的表象深入進去,提煉一些更本質的東西。不能說先在頭腦里有了一個很強的民族主義的觀念,然后再去搜集相應證據,將它們排列組合,展示在讀者面前。

因為就我所知道的,不僅中國學生在外國喜歡扎堆,外國學生在中國也喜歡在自己同胞間扎堆。這是人共通的本性。

而且既然身在英國,也不用對其中一些現象太過敏感,動不動就覺得低人一等。

兩個國家的相處其實跟兩個人的相處的心理感受是一樣的,只有兩個水平相當的人處在一起,才會產生較為平等、互相尊重的感覺,才會相處得較好。

當一方強、一方相對較弱在一起相處時,較弱的一方也要擺正心態、換位思考,不要太敏感,時時有被欺負的念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較弱者自卑心理的不自然流露。

——網易福建福州網友

《疫苗“食物鏈”》

從出生到成人,很不容易。就兩點,打的針和吃的奶都可能要命。

——麻木與丑陋(網易杭州網友)

在一個一切以利益為中心的社會,出現了一批不擇手段謀利的商人,我能理解。在金錢社會里,金錢和權力結盟是所有社會不變的永恒的,金錢戰勝法律我不意外。所以,一切我能理解,一切必須接受。

——uullvv(網易廣州網友)

《張郎郎 在死刑號的日子》

那些自欺欺人的人,反復告誡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國度,對周圍發生的不公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與行尸走肉無異;那些實事求是的人,雖然渴望知道真相,也敢于面對,卻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最多發發牢騷,未見有人試圖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現實,忍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可見,無論是否知道真相,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繼續當這個社會的螺絲釘。中國人的忍耐力冠絕天下。

——Urallii(網易美國網友)

那些連自己的親人受到不公甚至迫害都不敢擔一點風險來幫助他們得到公平公正的人;那些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可以看著自己的親人受迫害致死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會真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斗爭。這樣的自求多福、不顧他人的“大”人物太多,以至于可以眼睜睜看著一個人作惡,最終導致文革這樣的災難發生。

——網易福建廈門網友

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當年的《越人歌》,相傳是越女唱給楚國貴族子皙聽的,可能是侗族先民的歌,侗族過去叫“越”。楚辭的前身可能是越的民歌。當年讀《楚辭》,不能理解那些長短句,作為詩不好背誦,但是作為歌,一切都迎刃而解,楚辭是用來唱的——侗族歌里是最多長短句的。

而屈原遇到的“山鬼”,很可能是越族人?,F在想起來,侗族人流傳很多悱惻纏綿的癡情的愛情故事,侗族歌里也有大量纏綿的情歌,和侗族人的多情其實是有關系的。多情,是因為他們是稻作文化,不大遷徙,和游牧民族的蒼涼雄壯的曲調不同,他們對長久的感情是有期待的。

作為一個侗族人,我至今住在北京三環邊上陌生又孤獨的房間里。我們是沒有家鄉的人,只有異鄉才是我們真正的家鄉。而在侗族音樂里,在她們纏繞的聲音里,那些滑音、拐彎、說話的語調,我找到了部分記憶——原來以為已經忘記。一個人能夠保持天真多久?感謝天,讓我在侗族人的歌唱里,聽到了新鮮的感動。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吳虹飛

“拆戶口”行動

在世博會開幕倒計時30天之際,世博執委會主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說,上海世博會正式運行期間,將對所有上海常住居民,包括有居住證的外來人口,每戶免費贈送一張世博會參觀券,和一張價值200元的交通紀念卡。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叫好,要知道,政府能免費給市民派發紅包,在咱們的歷史上可并不多見!俞正聲的理由是為了“感謝上海廣大市民群眾為世博會的籌備和舉辦做出的巨大奉獻”。

老百姓是現實的,這免費的200元交通卡和世博會參觀券怎么才能到手呢?于是,俞書記的話音剛落,“上海各區縣的街道和居委會的咨詢電話就響個不停,甚至有些居民帶著戶口簿到居委會詢問。”

很快,一種更為現實的行動出現了:拆戶口——家中有多套房子的,開始申請將一家幾口的戶口從一套房子中分拆出來,分別按照人頭安在各個房子中,以等待“每戶贈送一種一卡一券”。

一位有本地戶口的朋友說,這幾天,派出所管戶籍的警察都忙壞了,因為,前來“拆戶口”的人太多了。

資料顯示,上海原有500多萬戶人家。如果俞書記的這個免費派發世博票使得上海憑空多出來幾十上百萬戶,不知道書記會作何感想,知曉內情的人們作何感想。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陳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