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跨鴨綠江——志愿軍老兵赴朝掃墓記
23位抗美援朝老兵,時隔近60年后,再次回到朝鮮,祭拜犧牲在那里的戰友。
責任編輯:郭力 李梁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23位抗美援朝老兵,時隔近60年后,再次回到朝鮮,祭拜犧牲在那里的戰友。
今年是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這一個甲子里,老兵們默默過著平淡的生活,卻永懷他們這輩子最大的榮耀。
在重慶的壯行儀式上,老兵們意氣風發,仿佛回到了58年前的歲月。 (CFP/圖)
中朝友誼塔里,懸掛著贊美兩國軍民并肩抗敵的巨幅畫作。 (CFP/圖)
58年前,程銘和他的戰友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58年后的大年初二,他和定期在重慶石門公園聚會的志愿軍老兵們,開始為一個新議題振奮:清明節去朝 鮮,給犧牲在異國的老戰友掃墓。
抗美援朝60周年了,他們卻可能是最早通過民間渠道赴朝鮮掃墓的志愿軍老兵之一。去年溫家寶總理訪問朝鮮并祭拜了志愿軍墓,今年4月12日朝鮮正式成為中國公民旅游目的地國,幸存的老兵們和犧牲的戰友們終于得以重逢。
但因為國際政局的困擾,出發時間還是反復被推遲。老程始終希望在清明后10天內拜祭戰友,“這樣才算合規矩”,但他們最終還是遲到了兩天,4月17日,志愿軍老兵們再次跨過鴨綠江。
18日清晨6點不到,他們就出發,一路下雨。到檜倉志愿軍公墓時,老兵們打出了祭拜的橫幅,唱起了《志愿軍軍歌》,列隊上山。
雨突然停了,金色陽光普照大地。隊伍里有人說,這是死者顯靈。
家鄉的水土,祖國的酒
老兵們過朝鮮海關時,獲得了特別優待,沒檢查他們的包,經過通融,他們還獲準把花籃帶入境。
花籃是前一天他們住在丹東時,酒店送的紀念品,程銘還跟酒店要了兩幅布條,一書“烈士英靈光照千秋”,一書“重慶市志愿軍老戰士祭拜英烈代表團”,貼在了花籃上。
在平壤,老兵們住在了據說是平壤最好的酒店,服務員都會中文。晚飯時,其他客人紛紛找這些佩戴勛章的老兵們合影,“很開心”。
他們次日祭拜的檜倉公墓,毛岸英就葬在那里,他的塑像后方,排列著一百多個白色的墳頭。墓碑很干凈,像是新近清理過。
領隊的王紹川、程銘和烈屬的代表念了悼詞。老兵把花籃獻上,又繞行陵園一周,把從重慶帶來的一包土和一塑料瓶的長江水取出,還有在丹東買的兩瓶二鍋頭,邊走,邊撒,邊說,“這是家鄉的水,家鄉的土,祖國的酒,家鄉的戰友來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