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七年談判,一分錢也沒談下來”

這種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所致,若公共投資仍居高不下,鐵礦石之類原材料的繼續漲價也勢在必然。

責任編輯:鄧謹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199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為5527.4萬噸;2009年,這個數字是6.3億噸。在龐大的中國需求推動下,中國七年前開始的長協礦價談判,至今一分錢都沒有談下來。這種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所致,若公共投資仍居高不下,鐵礦石之類原材料的繼續漲價也勢在必然。

4月15日,西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2010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上稱,鐵礦石談判名存實亡,礦商單方面制定價格,鋼廠要么接受,要么不買。

同一天的北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鐵礦石價格長期協議繼續。必和必拓高層則在北京的媒體早餐會上透露,已經和亞洲主要客戶就鐵礦石季度定價問題進行了溝通,并受到普遍歡迎。

事實上,國內已經有不少鋼企,特別是中小型鋼企,與之簽署了下一季度協議。

南方周末記者試圖在電話里與羅冰生預約采訪,但甚至來不及聽完完整的采訪請求,他就忙不迭地說,“對不起啊,我不會對任何媒體發表任何意見和看法。”而中鋼協負責鐵礦石談判的單尚華秘書長,不僅不接電話,更是處處躲避媒體。

自2008年11月受商務部委托全權負責與三大礦商進行鐵礦石長期協議談判以來,現在恐怕是中鋼協最為尷尬的時刻。

“誰談結果都一樣”

今年74歲的劉勇昌,原是冶金工業部鋼鐵司司長。他還記得在2000年以前,澳洲礦商力邀冶金工業部組織各鋼鐵企業去當地考察的情景。為了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并無太多必要的鐵礦石燒結試驗,除了好吃好喝的招待,礦商還包攬了試驗費、來回路費。30美元/噸的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格,還要給進口企業1-3美元/噸不等的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