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工和老外成為北京勞模的背后——勞模政治的變與不變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勞動模范是一個終身制的榮譽——有點類似于其他國家的勛章、爵位制度。
責任編輯:郭力 李梁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4月20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北京市勞模表彰大會。包括王寶強在內的北京市勞模代表、北京市推選的全國勞模候選人、歷屆北京市勞模、全國勞模代表們個個戴著大紅花,與身上的西裝、套裙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
今年是五年一次的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年。推薦的評選范圍首次擴大到了在京連續工作三年以上的非京籍勞動者,以及符合條件的外籍勞動者,共有124名非京籍勞動者和2名外籍勞動者成為北京勞模,占到所有入選者的10%左右。兩名外籍勞模為日本籍和法國籍,分別在北京的一家制藥企業和三甲醫院工作。
外地戶口的演員王寶強成為2010年北京先進工作者。今年北京首次將非京籍含外籍勞動者納入勞模推薦評選范圍。 (CFP/圖)
這樣的場景最近將在全國各地上演——五一節就要臨近,每五年一次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也要召開。全國各地上報的勞模人選已于4月16日在網上公示,4月20日公示截止。五一前將在京召開表彰大會。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勞動模范是一個終身制的榮譽——有點類似于其他國家的勛章、爵位制度。比如,一旦你被選為勞動模范,工資條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