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俄美掌勺的一盤小菜
吉爾吉斯斯坦就好像一盤番茄炒蛋:5年前的美國大廚想多放番茄,街頭暴動后親俄政權被推翻;5年后的俄羅斯大廚想多加蛋,結果親美的總統流亡了。
責任編輯:郭力 馬昌博 李梁 資訊 陳斌
吉爾吉斯斯坦就好像一盤番茄炒蛋:5年前的美國大廚想多放番茄,于是一場街頭暴動后,親俄政權被推翻;5年后的俄羅斯大廚想多加蛋,于是又一場街頭暴動,親美的總統流亡了。
在大國博弈裹挾下的中亞,這只是一個縮影。
4月9日清晨,在一面前蘇聯國旗下,吉爾吉斯斯坦民眾集會,悼念83名喪生的示威者。兩天前,數萬示威者走上首都比什凱克的街頭,要求總統巴基耶夫下臺,最終與警方爆發槍戰。
同日,反對派領袖奧通巴耶娃成立臨時政府,巴基耶夫成為“前總統”,流亡海外。伴隨這政權更替,打砸搶燒迅速蔓延全國。
5年前的郁金香革命中,巴基耶夫將總統阿卡耶夫趕下臺,用的也是這種示威加暴力的手法。只是令他未曾料到的是,當年的盟友奧通巴耶娃現在卻踩著自己的肩膀上了臺。
一個面積不足2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530萬的小國,為何反復經歷“顏色革命”的洗禮,政權依然脆弱不堪,民眾卻愈加暴力貧窮?
吉爾吉斯斯坦時局圖。 (CFP/圖)
1991-2000 美國NGO的民主宣傳
1991年吉爾吉斯斯坦脫離蘇聯獨立時,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隨即蜂擁而至。
NGO被認為是美國軟實力的象征之一。他們宣揚民主自由,提供食品醫療,哪里貧窮落后,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吉爾吉斯斯坦目前最活躍的索羅斯基金會,就是最早的進入者之一。
“1993年,我們在比什凱克設立了分部。”索羅斯基金會吉爾吉斯分部負責人Kumar Bekbolotov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的使命是通過資助,加強政府和民間對話,為開放社會創造條件。2005年郁金香革命前后,我們的工作卓有成效。”
索羅斯基金會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1997年將前蘇聯時期成立的美吉大學改建為美國中亞大學。該校官網說,它主要“為中亞的民主改革培養開明和激情的領導者”。
“學校就在吉議會旁,有美國老師授課,硬件比本國學校好,獎學金高。”新華社前駐中亞記者陳俊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這念書的,很多都是吉爾吉斯的“官二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