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所歡迎你,除了“外地人”?

北京律協的一道檔案令實際限制了沒有北京戶口的人在北京當律師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趙凌 實習生 林春挺

北京律協的一道檔案令實際限制了沒有北京戶口的人在北京當律師的可能性。是戶籍歧視,還是控制京城律師規模,在當前頗有些緊張的律師執業環境之下,這個政策容易被賦予更多意味的理解。

4月7日是北京地區領取2009年法律資格證的第一天。就在同一天,一群北京高校法學院的學生卻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維權活動,這些學生沮喪地表示,北京律協年初的一紙通知,關閉了外地學生想要留在北京做律師的大門。

是戶籍歧視還是為了控制北京律師規模?北京律協自今年伊始拋出這一新政后一直飽受爭議,三個月后抗議的聲音達到了高潮。

遭遇存檔難關

2010年初,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協先后發布的兩個文件,文件中都新增了一條規定,通過司法考試者如果想在北京做律師,必須到北京市所屬人才機構存檔,存檔后方可在京就業。

根據北京市的人事政策,在市屬的人才機構中,外地人無法以個人的名義存檔,只能由所在單位集體存檔。“新政”出臺后,無論是想留京當律師的法科學生,還是想進京執業的外地律師,第一個障礙就是難以找到能夠為他們辦理集體檔案存檔的律師事務所。

“兩個規定給我們進京執業制造了很大的障礙。”為此事深為苦惱的外地律師陳先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律師是自由職業者,流動性很強,很多律所和律師關系松散,所以并不能為律師辦理集體存檔。

30歲的張曉麗便卡在這一關。張是河北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因為家安在北京,2004年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法律顧問。最近在申請進京執業時,因為找不到肯為她辦集體存檔的律所,耽擱至今。“對北京的律所來說,調檔很麻煩,他們花了人力、時間把你調過來,又怕你把這里當跳板,干幾個月就走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