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玉樹·救】生與死的交流
我可以看到每個喇嘛安詳沒有悲傷的面容,但我知道那不是圍觀,那有生與死的交流。
責任編輯:曹筠武 傅劍鋒 沈穎 陳斌
我可以看到每個喇嘛安詳沒有悲傷的面容,但我知道那不是圍觀,那有生與死的交流。
4月18日,玉樹體育中心災民安置點,小女孩互相擊掌勉勵。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鄭付周
趕往玉樹的路上,我們遇見同樣前往災區的一大隊僧侶。這支特殊的隊伍足足有六百人。
他們神色鎮定,言語安詳,大部分人不懂普通話,最小的喇嘛還是12歲的孩子。
對于“救人”,你們一定常常想到部隊官兵挖著廢墟的瓦礫,兩年前汶川地震的畫面清晰又粗糙,整體坍塌的建筑中渺小的人,面對生死,無力也無奈。
可是,這一次我想說,真的很不一樣。
我遇見的喇嘛中有來自玉樹附近的邦布寺的兩個喇嘛,一老一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