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掃描可以作為司法證據嗎?
神經科學家利用大腦掃描的檢測結果為一位罪行累累的慣犯提供減刑依據,引起廣泛爭議。
責任編輯:朱力遠
神經科學家基爾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檢測結果為一位罪行累累的慣犯提供減刑依據,這一做法在美國引起廣泛爭議。有的同行認為這是對科學的一種危險的歪曲。
指紋、DNA現在已成為鑒證學(鑒證科學、物證技術學)的常規檢測手段。盡管測謊儀檢測結果現在還不能作為正式的司法證據,但也可以作為法庭審判的一種參 考證據。隨著科學的發展,又有一些技術手段可能會成為司法的證據,例如計算機斷層X線掃描(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 像(fMRI)等,可以統稱為大腦掃描。
大腦受損才罪行累累?
在美國,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將大腦掃描卷入激烈的爭論中。52歲的布賴恩·杜根(Brian Dugan)可謂罪行累累。1983年,杜根在伊利諾伊州的納波維爾搶劫了10歲的珍妮·尼卡妮柯。隨后,他把尼卡妮柯拖到他車子的后座上強奸,并將她殺害。1984年,杜根看見一名27歲的護士駕車在一個車站等人,他闖入她的車中強奸了她,然后把她溺死在水池中。一年后,杜根再次犯案,把一名7歲的女孩從自行車上拽下來,強奸并殺害了她,然后把尸體捆上石頭后沉入水渠中。
在這名7歲女孩被害后的三周內,警察逮捕了杜根,同時也把他列為殺害護士案的嫌犯。在律師的陪同下,杜根痛快地承認上述三樁罪案均系他所為。但是,檢察官在對其提出公訴和量刑上舉棋不定。因為,檢察官認為杜根對奸殺尼卡妮柯的情景描述并不太可靠。最大的疑點是,在此之前已經有兩名罪犯因為涉嫌殺害尼卡妮柯而被處以極刑。
鑒于種種疑團未解,法庭沒有對杜根判死刑,而是判了兩次終身監禁,杜根也因此被羈押了近20年。不過現在杜根舊案重提,原因有二。一是10年后兩名被認定為殺害尼卡妮柯的嫌犯卻最終被證明無罪。因此,尼卡妮柯一案在當地備受矚目,而且像夢魘一樣壓在人們心頭。當地公眾和檢方要求重新公平審判尼卡妮柯被害案。
二是杜根的律師認為他們有時間來爭取寬大處理。他們愿意采用任何辦法,包括現在最新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測杜根的大腦是否受損。而且,他們也找到了愿意為杜根做檢測的專業人員。如果檢查能證明杜根的大腦受損,杜根則有可能被減輕判刑,甚至像精神病患者一樣被宣判無罪。
對杜根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是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一名神經科學家肯特·基爾(KentKiehl)以及其他技術人員。檢查地點是在芝加哥的西北紀念醫院。研究人員對杜根的大腦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查持續了約90分鐘,檢測項目包括認知功能、注意力和倫理決策測試等。此后,研究人員讓杜根吃了一塊漢堡,又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精神病學問話調查。測試結束后,杜根被押回芝加哥以西約50公里的杜佩奇縣監獄。
現有的醫學理論認為,精神病人大腦的邊緣系統易于顯示 出明顯的缺陷。
一個先例:里根遇刺案
杜根的律師堅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幫助杜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