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資源是救災的生命線

為什么那些警察要找黃福榮問話?一個民間志愿者要怎么樣才能贏取官方的信任?為什么一個千里迢迢跑來救災的義工必須得先過這一關才能留下來做他要做的事呢?

責任編輯:蔡軍劍

玉樹地震的啟示就是重整本土資源的必要

黃福榮的故事已經不用再說了,大家都曉得這位患過肺結核的香港貨柜車司機走上義工之路的過程。大家也知道他怎樣捐獻畢生積蓄,騎著一輛自行車四處為血癌病人募款。最后,我們還看見他的靈柩,里面躺著一個男人;他為了拯救被困的孩子,終于送出了自己僅余的一切。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之下,只剩下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目前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的江蘇人王穎娜,在四川什邡當過救災志愿者。她和朋友們在當地曾經見過黃福榮埋頭搬桌鋪磚,靜靜地管理一間臨時開設的愛心圖書館。她們覺得他很奇怪,沉默低調,總是在大批物資送達大量志愿者抵達之后就消失隱退,轉換另一個戰場。問他為什么不說話,他就自嘲“因為我普通話不好嘛,所以還是少講話”;問他為什么不干脆給孩子上課,他便說:“我也沒什么文化,不敢教小孩子們??!”覺得他奇怪的不只是王穎娜,還有當地警察,他們三番兩次找他談話,請他離開。

為什么那些警察要找黃福榮問話?一個民間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