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退了,我們請你

這是一個沒有五星紅旗飄揚的學校、一個沒有紅領巾的學校、一個沒有操場、沒有一件教具甚至沒有校名的學校

責任編輯:李楠 梁偉馳

春分時節,大涼山山區的農民們早已把干涸了一冬的土地犁開、耙平,渴望著春雨。在四川省西昌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馬依足鄉馬可村,一個被清退的彝族代課教師依舊堅守著。

這個村落的海拔有三千多米,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的山村。然而村民對孩子的教育卻十分重視。

1996年,金只黑初中畢業,之后進入村里公辦的小學任教。六年間,他以優異的教學成績,四次榮獲縣教育局頒發的特等獎。熱心的鄉親們得知“連續三年獲得教學特等獎就能破格轉正為正式教師”的國家政策之后,便自發到縣教育局請愿。然而,三個月之后,鄉親們的愿望落了空。

但是村民們并沒有放棄金只黑。

當時的村辦小學,教學質量不如人意,生源不足,幾間教室空余下來,村民們曾到村辦小學為金只黑借教室,結果遭拒。

無奈之下,有位村民將自家的一間茅草屋騰出來當教室。村民們商議決定讓入學的16個孩子每學期交250元學費,作為金老師的工資。金只黑體諒鄉親們的艱難與不易,于是對每個學生只收一半的學費——125元。

對于金只黑來說,16個孩子的125元學費,除去書本費,剩下的錢已經比自己當年代課時多了一些。之前每月70元的“工資”,六年沒有變化。

2002年10月,“民辦小學”就這樣在那間不足30平米的茅草屋里悄然誕生。

三年之后,夏天,他帶著16名三年級的學生徒步四個多小時的山路,到縣城參加民族小學的考試,最后14名學生考上了。

第一屆三年教學的成功,為金老師帶來了聲譽。鄉里四鄰的鄉親們都紛紛將孩子送來就讀。甚至還有外村的孩子寧肯舍近求遠,借住親戚家也要前來就讀。學生的人數也變成56個。

2008年縣城民族小學在全縣招45名學生,金只黑的學生有28名考中。

村長波比布且還記得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縣教育局工作組到村里調查失學兒童的情況,看到村長的孩子沒有上學,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讓村長帶頭送孩子到村公辦學校上學,否則要綁村長家的牛以示懲罰。村長拿著繩子讓工作組的人把自己綁起來,他對工作組的人說:寧肯自己被綁被罰,也不愿意讓孩子去受糊弄。

2008年底,看著茅草屋教室實在難以繼續維持,村民們商議每家拿出十片瓦、三根椽子。金只黑拿出自家的七分地,眾鄉親用了15天的時間蓋了一間不到五十平米的教室。

這是一個沒有五星紅旗飄揚的學校、一個沒有紅領巾的學校、一個沒有操場、沒有一件教具甚至沒有校名的學校。

在這所無名小學里,我們聽了金只黑上語文課,這一課的課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看到了金老師堅毅的表情,聽到了金老師略帶沙啞的嗓音和孩子們鏗鏘有力的朗讀。

被清退了,我們請你

這就是村民們齊心協力蓋起來的教室。金老師在這間不到50平米的教室里為56名學生上課。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屋頂上的瓦很稀疏,光從屋頂上透下。(萬眾/圖)

這桌子既是金老師的講臺,也是他的辦公桌。(萬眾/圖)

這位老奶奶送孫子來“學?!?,村民們對金老師愛戴有加。(萬眾/圖)

56個學生里有19個女孩,村民們有覺悟花錢讓女孩上學。(萬眾/圖)

網絡編輯:王憐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