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城市化的道路太難了——專訪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吳建民
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這被譽為圍繞城市主題的一次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頭腦風暴。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且持續增長。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這被譽為圍繞城市主題的一次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頭腦風暴。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且持續增長。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表示,從上海世博會開始,以后的世博會都會繼續探討這一主題。如何看待城市化與生活關系,如何擯棄成就展,深入理解城市,未來的184天內,將揭曉答案。
南方周末:以城市為主題,是上海世博會的一大特色,怎么會想到這個主題的?
吳建民:最早提出在上海辦世博的是原上海市市長汪道涵。汪老1980年代三次訪問日本,看到了世博會對日本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他提出來要辦世博。他想為上海的發展尋找一個持久的動力。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正處于一個大變化之中,面臨很多難題。于是,上海世博先有英文“better city better life”,后來才經過時任上海市的市長徐匡迪等人各方論證。
南方周末:這個主題有過爭議嗎?
吳建民:這個主題定下來以后,國際展覽局的反映非常好,因為城市如何演進這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我聽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