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之虹橋:盛會牽出“第三條道路”?

一座被機緣巧合成就的百年老機場,一片被徹底顛覆舊功能的行政交叉地帶,將成為世博之后上海的新引擎?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一座被機緣巧合成就的百年老機場,一片被徹底顛覆舊功能的行政交叉地帶,將成為世博之后上海的新引擎?

搶在世博會開幕前夕,上海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帶著局部未散的裝修氣味啟用了,只為了世博預期中的7000萬游客。這是一個似曾相識的籌備邏輯,正如北京奧運會前夕那緊鑼密鼓開張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

這又不是一次簡單的經驗重復。上海,正借著世博契機,蓄勢打造“大虹橋商務區”的概念,被納入受惠范圍的86平方公里,相當于再造7個黃浦區。

這里不僅是未來上海新的綜合交通樞紐,還可能會是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所在地。一些學者期望:大虹橋將接過世博的接力棒,承擔起后世博時代上海新經濟引擎的角色。曾經在5.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上演的脫胎換骨的戲碼,幾乎注定要重演。

機場不是那個機場

事實上,如此高規格的“大虹橋”概念并非是決策層從一開始就深思熟慮的結果。種種機緣巧合的疊加成就了虹橋樞紐今天的規模和地位。

一切要從2005年開始醞釀實施的虹橋機場擴建工程說起。“最早就是為了解決世博7000萬游客的交通問題。”參與大虹橋區規劃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鄭德高坦言。

在1999年浦東機場建成之前,虹橋機場一直是中國最繁忙的機場,在一條虹橋路上就先后建設了兩座國賓館:西郊賓館和虹橋迎賓館,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更在距離虹橋機場5.5公里處辟建一個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然而,變化至1991年戛然而止。此后的十余年間,在浦東開發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浦東國際機場的建成使用,虹橋機場更像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