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癱瘓政局背后的全部秘密
誰在幕后指揮?示威何以泛濫?和解能否達成?
責任編輯:郭力 李梁 馬昌博 實習生 何謙
“五一”勞動節的三天假期,泰國總理阿披實一點也沒閑著,一會兒在泰國第11兵團營地開內閣會,一會兒到國會與議員爭辯當前局勢。
此前,他一面被“紅衫軍”認為利用軍隊濫殺無辜,一面被普通民眾定義為恢復社會秩序“不作為”。
5月3日晚,阿披實終于發表電視講話,推出與“紅衫軍”政治和解的“路線圖”。“紅衫軍已經同意接受政府的5條和解路線圖。”泰國政府發言人帕尼坦4日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不過“紅衫軍”領導人隨即說,在阿披實宣布解散國會的具體時間前,“紅衫軍”不會解散。
從到國會門口潑血,再占據曼谷商業街,三次與政府流血沖突,強行搜查朱拉隆功醫院,號稱來自底層農民的“紅衫軍”,已經徹底把泰國人的社會生活綁架在自己的訴求之中。
在民主尚不完善、法治不甚健全的情況下,自由表達導致的街頭政治泛濫,又將把泰國推向何處?
終于各退一步
5月2日中午1時,站在“紅衫軍”設置的路障旁,十幾個泰國警察背向已經被“紅衫軍”占領的道路,面朝是隆商業街。他們戴頭盔,穿防彈衣,在鋼化玻璃盾牌后、35攝氏度的高溫下,已經當值兩個多小時。
當了16年警察的隊長坦布,很難看出墨鏡后的表情,顯得嚴肅。他必須始終戴著耳機,以便實時獲取上級指令。
路口有情況。坦布發覺幾十個“紅衫軍”的人突然冒出來,他們爬上汽車輪胎、竹竿以及繩子組成的路障,開始拆除。
沒有接到指令,坦布和所有的警察并未動作,只是看著。
“紅衫軍”的人數越來越多,不過分工明確,誰拆繩子,誰拔竹竿,誰把輪胎運到另一邊,去加固那些“工事”,井然有序。
正在指揮的“紅衫軍”成員也叫他信,他與一個普通泰國鄉下人幾乎無異:黑頭巾、黑馬甲、破舊的藍色牛仔褲,只有T恤領口的一抹“紅色”。
經過幾次暴力沖突后,為了自保,多數“紅衫軍”已經放棄了他們引以為傲的紅色,改穿尋常百姓的衣服,只是黝黑的皮膚和憨厚的神情顯示出:他們來自農村。
5月2日,在曼谷金融街口,他信以及他的鄉親們,清除了阻礙進出朱拉隆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