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限購令”不能突破市場經濟底線
如果在計劃經濟時代,一戶一房政策再正常不過。但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消費者的財產權、交易權不證自明,屬于自然正當(權利)。無論哪一層級的政府,均應在市場秩序許可的范圍內行事。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中國新一輪住房調控,正處在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加碼的新階段。
國務院本次“新國十條”(《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出手凌厲。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想要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銀行不給貸;沒有在本市納稅或繳納社保費達1年的非本地戶籍居民,銀行也不給貸。對此,眾人齊曰:“猛。”
北京市政府出招更猛,不僅對上述措施照單全收,率性出臺“臨時性限購措施”,一個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為此,居民購房時要出示戶口簿、結婚證,并填寫《家庭成員情況申報表》。如果一個家庭新購買第二套住房,房管部門不給辦理房產證。
原則上,國務院的“限貸令&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