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要花錢,還得在家門口學點什么——世博會看館札記
沙特館最“有錢”,花費10億人民幣打造阿拉伯風格的視覺盛宴;捷克館最“科技”,瑣細的零件和繁雜的裝置,比科幻更加“未來”
責任編輯:平客 顧策 實習生 羅瓊
■沙特館最“有錢”,花費10億人民幣打造阿拉伯風格的視覺盛宴
■美國館最“寒酸”,但依然無法阻擋前來參觀的人流
■捷克館最“科技”,瑣細的零件和繁雜的裝置,比科幻更加“未來”
■英國館最“絢麗”,被稱為“種子圣殿”,是所有展館里最大的亮點
沙特館 (余海波/圖)
美國館 (余海波/圖)
捷克館 (CFP/圖)
英國館 (余海波/圖)
城市地球館充滿視覺夢幻感,對城市與污染的關系進行了反思,充滿故事性 (余海波/圖)
深圳館的建筑外形是臥佛般的蒙娜麗莎,被稱為“大芬麗莎”,它以“中國夢想實驗場”為主題講述了深圳大芬村的巨變 (余海波/圖)
“沙特,沙特。”從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到浦東園區的過江巴士上,有游客嘴里這樣吆喝著,呼朋喚友地下了車。
沙特國家館的建造花費了“僅10億元人民幣”,它是一艘長91米、寬47米的雙曲面“月亮船”,源自阿拉伯神話,“月亮船”下演出阿拉伯歌舞,船頂是棗椰樹林組成的阿拉伯花園……
比起來頗顯“寒酸”的是美國館,輪番上演的四部短片在不停地推銷著“美國精神”,“聯邦籌款法案”規定“禁止美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參加包括世博會在內的一系列國際展會”,若不是諸多企業的贊助,美國就與上海世博會擦肩而過了。
用“世界語”向世界說話
在上海的地鐵上,可以看到移動電視滾動播出的世博園各個館的排隊信息:排隊人數2000到3000人的場館有沙特、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有的場館前干脆寫著:你需要等待3個小時。
世博會的展館分為國家館、城市館、企業館、主題館及城市最佳實踐區。
5月1日,開園第一天,20萬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