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錢放貸——外匯貸款曲線救濟人民幣

銀行們開始“變賣”海外資產,甚至海外“買錢”,以將資金調回中國發放“自由”的外匯貸款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中國經濟一派繁榮的背景之下,每當國內信貸額度收緊,走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前列的外匯貸款總會敏銳變化。

眼下,銀行們開始“變賣”海外資產,甚至不惜在海外“買錢”,以將資金調回中國發放“自由”的外匯貸款。

利率由銀行自己決定,信貸規模也相對自由,而企業現在借錢反而能賺到一筆錢,此等美事,便是“自由”的外匯貸款,即銀行將外匯資金貸放給境內的企業。

眼下,當國內信貸額度收緊以致銀行“無錢可放”時,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排頭兵”的外匯貸款大受歡迎,銀行們正熱衷于“變賣”海外資產來調回國內發放外匯貸款,甚至不惜在海外“買錢”——拆借資金。

借錢還能賺錢

現在,通過外匯貸款借100萬美元,換成682萬元人民幣,一年后,按照去年人民幣升值4%和美元1.9%的利率計算,加上利息總共需用人民幣667.5萬元來償還,白用了一年錢還賺了14.5萬元

從2008年以來,陸前進發現外匯貸款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借錢還可以賺錢。”陸是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

企業要取道外匯貸款,看中的是低廉的利息成本和人民幣升值預期。按照去年末的數據,國內一年期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1.9%,比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5.31%少了3.41個百分點。對于企業來說,這直接減輕了至少一半的利息負擔。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甚囂塵上?!?009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介紹,去年末,境內外一年期人民幣預期升值幅度最高為4%。目前的匯率是100美元折換682元人民幣,假如預期成真,一年后人民幣約升值4%,100美元只換來655元人民幣,即每100美元少換了27元人民幣。

基于以上情況,陸前進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解釋企業通過外匯貸款“負成本”融資的模式:

通過外匯貸款借入100萬美元后,換成等值的682萬元人民幣,一年后經歷了人民幣升值,企業只需6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