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5·6”風暴災害反思 拉不響的奪命警報?
這一及時的提醒顯然簡單、粗糙,不足以引起任何人警覺。風暴過后的第四天,墊江縣應急辦主任劉洪君在記者提醒之下,才憶起收到這條短信,但在手機上已找不到,它跟日常的天氣預報一樣被刪除了。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被忽視的短信
重慶墊江縣氣象局副局長韓強的手機里保存著5月5日的一條短信:
“預計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我縣將有一次雷雨天氣過程,雷雨時局部地區伴有短時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這條帶有“雷雨、大風、冰雹”關鍵詞的短信在當天下午3點半發送到約700人的手機上,包括縣級部門的相關官員,學校、鄉鎮干部、村里的信息員等。在韓強的設想中,如果這個為決策服務的信息傳輸系統起作用的話,這700人可以將信息再度傳播,覆蓋全縣90萬人口,起到預警減災作用。
不過,這一及時的提醒顯然簡單、粗糙,不足以引起任何人警覺。風暴過后的第四天,墊江縣應急辦主任劉洪君在記者提醒之下,才憶起收到這條短信,但在手機上已找不到,它跟日常的天氣預報一樣被刪除了。
在重災區沙坪鎮李白村,許多村民對這種提示短信不以為然,他們也不明白“大風”的危險含義。在氣象術語里,“大風”指風力達8級,陸地表征為“可折斷小樹枝,人迎風前行感到阻力甚大”。村民們想當然地以為就是“風很大”而已。
災難狠狠教育了忽視的人們,5月6日深夜0點48分,沙坪鎮瞬間風力達到了11級,已經是臺風量級的威力。暴雨夾雜著冰雹,持續了整夜。截至10日,全縣20人死亡,1100余間房屋成為廢墟,3萬多間房屋受損。
這是這座內陸縣城自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災難。應急辦主任劉洪君后來慶幸不是發生在白天:“到處有廣告牌倒下來,白天砸在路上,可能死的人更多。
在普通人眼里,如此猛烈的極端天氣毫無征兆。5月5日白天,晴空萬里,墊江人只是感覺到“悶熱”。在縣氣象局,韓強估計“天氣要轉折了”,他看到大氣氣壓在持續降低,處于不穩定狀態,但無法預測出變化的精度,這被認為是整個氣象界面臨的難題:強對流天氣難以達到“定時定點定量”的精度。
■常識
那天,沙坪鎮宣傳委員古成榮在幾個村里查看春耕栽秧,他像往常一樣叮囑要注意防范暴雨,因為從5月份開始,重慶就要進入汛期。李白村支書吳大斌在西瓜地里栽秧,種子不夠,他又去進了一批貨。
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在對流云系或單體對流云塊中,歷時短,天氣劇烈、破壞性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局部強降雨等。
村部的大喇叭也很安靜。鄉場上人山人海,這里是信息集散地,村民董超沒有聽到一丁點特強風雹的消息。在他回家路上,田地里是收油菜、插秧的忙碌場景。
縣應急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