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上海灘 關棟天和周立波的那些事兒
武漢長大的關棟天,和上海長大的周立波,相逢于二十五年前的上海灘,失和于二十五年后的上海灘。這出兄弟失和的情景戲劇,有意無意地成為一段傳奇。其間的跌宕,讓人大跌眼鏡。內中的主題,關乎“義”,還是“利”?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常仙鶴
●武漢是個講究“逢”的碼頭,上海是個講究“腔調”的地方。武漢長大的關棟天,和上海長大的周立波,相逢于二十五年前的上海灘,失和于二十五年后的上海灘。這出兄弟失和的情景戲劇,有意無意地成為一段傳奇。其間的跌宕,讓人大跌眼鏡。內中的主題,關乎“義”,還是“利”?
■四十歲復出到現在,我選擇一種堅守,我不會太受到外界的干擾。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我為自己定下目標,五十歲離開舞臺,但六十歲一定復出,而且我給你們看六塊腹肌。五十歲之前,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上海男人的智慧,六十歲以后給大家帶來上海男人的健康和豁達。
——2009年12月周立波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
◎關公老是失敗,怎么還把這種人弄成圣人呢?大概我們民族性里是有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以文化操守、道德來評價。諸葛亮最后也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被奉為文化英雄。
——田沁鑫
關棟天一直想演關羽。
2007年,田沁鑫根據李碧華的小說改編了電視劇《生死橋》,請關棟天演一個梨園班主李盛天。有場戲李盛天扮關羽,教兒子學《關老爺獨赴單刀會》。
經關棟天引薦,周立波在《生死橋》中演了個喜劇角色——麗麗歌舞團團長。
拍完《生死橋》,田沁鑫跟國家京劇院的副院長尹曉東提到了關棟天,兩人商量找關棟天弄個關公戲。
田沁鑫導演的京劇《關圣》,并不是一出傳統的“三國”劇,甚至增加了很多現代成分:演土地爺的嚴慶谷和演土地婆的孫建弘,在戲進行到關羽保護大哥劉備的兩位夫人千里走單騎時,模仿易中天講“三國”的方式,把易中天來現場看戲的消息編在了當晚的演出里。
5月2日的這場《關圣》,的確邀請到了學者易中天來看戲,前排一個觀眾在現場扭頭四處尋找,找到了易中天,他很興奮,接著又四處找“要在《關圣》里演個角色”的周立波。旁邊關棟天的戲迷告訴他:“周立波不可能來了,他和關大哥掰了!”
在導演田沁鑫看來,經歷了與周立波分手風波后的關棟天,對描寫兄弟忠義的《關圣》有了更深刻的感觸:“和首演的時候相比,‘關老爺’身上的那種悲劇感和滄桑感更強烈了。”
2010年4月30日下午,在關棟天家客廳里,關棟天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高盛麟飾演的關公。關棟天說,小時候看到這個紅臉的人,就像看神一樣 (關棟天/圖)
事到如今:華容道和導盲犬
看到劇中關羽為忠于對大哥的承諾真正兩肋插刀時,我才知道小弟應該怎么當。比起關羽,我對我大哥還是太任性了。
——周立波
關棟天什么條件都沒談,一口答應演關羽——他曾在戲曲里兩次演過關羽,一個是《華容道》,一個是《古城記》,前者不到20分鐘,后者約40分鐘,此后一直沒演是他覺得火候不夠。
1980年代初,還是武漢京劇團學徒的關棟天見過舞臺上最好的“關羽”,就是父親關正明多年的同事兼好朋友高盛麟在《古城會》里演的關公。
關棟天說小時候看這個紅臉的人就像看神一樣:“這個紅臉的人在舞臺上過五關斬六將,演完后謝幕,走進后臺來,髯口摘了,行頭脫了,但是那張臉還是關公的臉,旁邊的煙準備好了,遞給高盛麟,高先生深吸一大口,三分之二的煙就沒了,然后吐出很濃的煙霧。”
后來高盛麟先生調到中國戲曲學院,郁郁不得志,中風而亡。“前一段時間提關公戲的整理時,誰都提到了,就是沒提到高盛麟先生,關棟天憤憤不平。這一次他的演出,他說是為了關公,為了剛去世的父親,還有一個就是高盛麟先生。”田沁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田沁鑫在忙關羽劇本時,2008年9月,關棟天為了他的“關公”更加完美,做了兩個小手術——開雙眼皮和去眼袋。小弟周立波全程陪同,做完手術,關棟天一路是靠周立波攙著回家的。周立波當時自詡為“絕對敬業的導盲犬”。
2009年9月24日,田沁鑫導演、關棟天主演的《關圣》在上海京劇院排練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周立波也趕到現場為“大哥”捧場,他對在場媒體說:“沒有關棟天,就沒有周立波。在生活和事業上,關棟天是我的大哥,我永遠是他的小弟??吹絼≈嘘P羽為忠于對大哥的承諾真正兩肋插刀時,我才知道小弟應該怎么當。比起關羽,我對我大哥還是太任性了。”
當時,周立波自告奮勇,要在《關圣》中演一個角色。
2009年9月24日,周立波為田沁鑫和關棟天的《關圣》捧場 (劉海發/圖)
年少輕狂:大哥和小弟
他穿一套西裝,戴著墨鏡,進來以后磕完頭,把膝蓋上的灰擺一擺,我旁邊幾個人看了之后想揍他,他們事后才告訴我。
——關棟天
2009年7月12日,關棟天的父親關正明去世,正在為周立波《笑侃三十年》演出幫忙的關棟天立即趕回武漢,追悼會那天,周立波也去了吊唁。
“我不讓他來,他堅持要來。后來別人跟我講了一個細節,他穿一套西裝,戴著墨鏡,進來以后磕完頭,把膝蓋上的灰擺一擺,我旁邊幾個人看了之后想揍他,他們事后才告訴我。”關棟天說。
從相識成為好友,到兄弟割袍斷義,關棟天和周立波的友情有25年。
1984年,因為《打金磚》在上海走紅,關棟天從武漢京劇院調入上海京劇院。不久,在中青年演員匯演中,關棟天獲得紅花大獎,邁入第一個高峰。
后來上海文化局搞了個培訓班,把上海各劇團的中青年演員“尖子”匯集到一起。“這個班也稱‘明星班’,有我和孫徐春、趙志剛、辛麗麗、楊興華等一批人。”關棟天說,這個班里滑稽戲的代表是王汝剛。
1987年,參加一個走穴的演出時,關棟天認識了周立波。
“當時我們都是上海明星表演團成員,代表上海各個劇種進行全國巡演,我代表滑稽,他代表京劇。”周立波回憶說,他學了4年滑稽戲,“28門課,什么都學,正規的學院教育為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88年,周立波參加姚慕雙、周柏春藝術生涯50周年專場演出,一炮走紅。
“我演出完下臺時,他向我伸大拇指叫好;他演出時我看了也一樣叫好。”關棟天說,一起演出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