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讀不懂的中國細節
不少來中國的單身外國人感到在他們祖國所沒有受到的壓力?!耙恍┲袊酥灰话愕墓ぷ骱图彝?,就好像在完成計劃中的目標?!?/blockquote>責任編輯:沈穎 實習生 何謙
在報道上海世博會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比如參與國最多、比2008年奧運會的投資更大、預計參觀者最多等之后,外國媒體不得不進一步為讀者闡釋這些數據,以回答一個問題:中國為什么做這件事?
有些外媒將2010年世博會理解為中國“軟實力”行動的一部分。“軟實力”指一個國家吸引別國,而不是用脅迫或金錢激勵來實現目標的能力。
許多西方國家似乎難以理解中國為何對世博會如此重視,因為多年以來世博會在他們那里已不算重要。
其實,他們沒有考慮到,除了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發展成為世界強國以外,中國的目標之一就是繼續向世界做“自我介紹”、讓世界更好地理解自己。
然而,對于中國人如何看待自身,在中國居住較長時間的外國人也常疑惑。在中國人想呈現的印象和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得到的信息和經歷之間,經常有一股張力。
我最近跟7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交談他們對中國的理解和態度。兩位美國人跟我分享了對中國社會的看法,一位非洲人談到精神生活和信任的問題,兩位拉丁美洲人跟我談論了愛情的概念以及中國人感受的壓力,一位歐洲人說到想更深刻理解中國時碰到的一些挑戰。
在中國人想呈現的印象和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得到的信息和經歷之間,經常有一股張力Jose Maria Valenzuela and Gina Caballero
何塞·瑪利亞·瓦蘭翠拉(墨西哥)和吉納·卡瓦耶羅(哥倫比亞)
對大多外國人來說,中國人的愛情觀過于實際。來自墨西哥的何塞·瑪利亞·瓦蘭翠拉最近遇到已在中國居住4年的哥倫比亞人吉納·卡瓦耶羅。去年,吉納開始實行一項能造福當地百姓、商業和政府的中拉協作發展的項目。她希望這個計劃讓拉美人看到中國企業同樣關注社會責任。
然而,更令她難以理解的是中國家庭的壓力和人們對愛情的態度,“一些中國女人只要一般的工作和家庭,就好像在完成計劃中的目標。”
不少來中國的單身外國人感到在他們祖國所沒有受到的壓力。中國人喜歡問婚姻狀況,說這僅僅是一種客氣,但對于30歲以上的人,他們不明白為什么這種“客氣”通常有被論斷的感覺,似乎許多中國人認為一直耐心等候滿意的愛情和充實的關系不如盡早有“穩定的生活”。
敢于出國旅行的西方人的穩定感來自自信心、家人的支持以及相信如果個人失敗,社會還有一張安全網給予保障的信念。
不過,吉納和何塞認為中國人非常值得贊揚的一點,就是大多數西方人所不具備的愛國心。
不過,有時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的愛國感,“似乎愛國的內涵是與其幫助鄰居,不如保護自己的榮譽”,何塞說,“即便我在莫斯科,知道我在改變一個墨西哥人的命運也令我很高興。”
Chris Colley
克利斯&mid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