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滬上家族的百年世博夢想
100年前,一個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他不僅預言了“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文中諸多細節竟與一百年之后的現實精準吻合,絲絲入扣
100年前,一個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他不僅預言了“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文中諸多細節竟與一百年之后的現實精準吻合,絲絲入扣
100年前的奇夢
第七屆世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的發言中有這樣一段話:“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
在隨后再版的《新中國》里,人們發現,這位叫陸士諤的青年,以夢境為載體,不僅預言了“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而且生動描繪了上海為此建成了過江隧道和地鐵,他預見到浦東將成為銀行入駐的金融盛地,其繁榮程度不輸浦西。諸多細節竟與100年之后的現實精準吻合,絲絲入扣,令人稱奇。
1935年夏,鼎盛時期的陸氏家族,前排左起:陸清賁、陸敏吟、士諤母徐氏、陸清婉,后排左起:陸靈素(守民)、陸士諤(守先)、陸達權(守經)、陸保權(守堅) (陸貞雄/圖)
陸士諤嫡孫陸貞雄
書中寫道:
話說宣統二年正月初一日,在下一覺醒來,見紅日滿窗,牌聲聒耳,曉得時光不早,忙著披衣下床。開出門來,見客堂中雙燭輝煌,香煙繚繞。
……
走出車站一瞧,不覺大驚。見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筑到對岸浦東。忙問女士:“這大鐵橋幾時建造的?”
女士道:“足有二十年光景了,宣統二十年,開辦萬國博覽會,為了上海沒處可以建筑會場,特在浦東辟地造屋。那時,上海人因往來不便,才提議建造這橋的,現在浦東地方已興旺得與上海差不多了。中國國家銀行分行,就開在浦東呢!浦東到上海,電車也通的。”
我道:“怎么橋面上不見有電車軌道?”
女士道:“云翔,你總是四十年前的老知識。方才我同你不是坐過電車么?那電車不是在隧道中行走么?”
我道:“不錯,方才電車果在隧道中行走的。但是上海到浦東,隔著這么大一個黃浦,難道黃浦底下也好筑造隧道么?”
女士道:“怎么不能?你沒有聽見過,歐洲各國在海底開筑市場么?筑條把電車路,希什么罕。”我聽了,不勝奇詫。
……
被門限兒一絆,“拍塌”一交,就此跌醒。見身子依舊睡在榻上,一個女人站在榻前,卻正是好友李友琴君。才知方才的,乃是一場春夢。今年依舊是宣統二年正月初一,國會依舊沒有開……
女士笑道:“這是你癡心夢想久了,所以,才做這奇夢。”我道:“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把這夢記載出來,以為異日之憑證。”女士就瞧著我,一句句地寫,寫至上燈時候,方才完畢。
外省青年進上海
這位名叫陸士諤的青年,1879年出生于青浦(今屬上海)朱家角。當時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