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黃彰健先生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明令褒揚剛剛逝世的歷史學家黃彰健先生,肯定他的史學成就。黃彰健則是何許人也?

責任編輯:劉小磊

■編者按:今年2月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明令褒揚剛剛逝世的歷史學家黃彰健先生,肯定他的史學成就。馬英九近年來的一系列舉動,如出席紀念殷海光與雷震的活動、出席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的活動、登門拜訪李家同向其請教教育問題等等,給人留下重視文教和尊重知識分子的深刻印象,同時也引起讀者的好奇:殷海光、雷震等,大陸讀者已耳熟能詳,黃彰健則是何許人也?本報特邀與黃先生有學術往來的茅海建教授,撰寫了這篇文章。

黃彰健先生已于2009年12月28日去世了,我是最近才由我的學生告知的。天天躲在郊外的房間里面,做一點點自己才感興趣的事情,外面的春秋,真是知道得太少了。

黃彰健,生于1919年2月,湖南瀏陽人,臺灣“中研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有著許多學術貢獻。以上我試圖用最簡短的文字,來介紹這位大陸讀者可能還不太熟悉的學者,但覺得其中不可省略的要素是籍貫。他有著湖南人天生倔強的性格。人活到了91歲,可謂長壽,且有相當的學術成就,惠澤后學,算是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認為,黃先生是一個好的歷史學家。我開始注意他,是進入戊戌變法研究領域之后。他對于這段歷史的研究,有兩項了不起的貢獻:其一,他發現康有為在宣統三年(1911)發表的《戊戌奏稿》中作偽,全是康后來之作。而他最重要的證據,竟然是1958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所編《戊戌變法檔案史料》。這部大陸出版的史料集,大陸學者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認真利用,反被他占了先。他由此斷定,康有為另有其“真奏議”,并自編一冊《康有為戊戌真奏議》(“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刊,1974年)。到了1981年,內府抄本《杰士上書匯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發現,為他這一預言作了近乎完美的證明:該《匯錄》所抄錄的康有為18篇奏議,與《戊戌奏稿》無一相同。這真是史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我經常在課堂上講述這一從“假設”到“證明”的故事。其二,他認為戊戌政變并非起因于袁世凱告密,但袁世凱告密卻加劇了政變的激烈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