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煉鋼鐵,今“煉山”?——湖北林紙漿項目引發毀林隱憂

100萬噸紙漿項目落戶湖北黃岡、咸寧兩地,引發民間持續經年的毀林舉報,而昔日用于山地壘肥手段的煉山手段,更被懷疑用來作為摧毀原生林的快捷手段。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100萬噸紙漿項目落戶湖北黃岡、咸寧兩地,引發民間持續經年的毀林舉報,而昔日用于山地壘肥手段的煉山手段,更被懷疑用來作為摧毀原生林的快捷手段。

“煉山”、砍樹、剃光頭

要是天晴,雇工汪緒平多半就在山坡上挖樹坑。兩個月前,這里,紅安縣七里坪鎮七家畈村,還是一片馬尾松與杉樹混雜的原生林。為了省錢趕工,造林老板讓汪緒平上山放火,現在,滿目都是被大火燒焦的殘枝和黑土。

經歷過大煉鋼鐵那個瘋狂年代的汪緒平,頭一回聽說“放火燒山”在林業系統還有一個專業說法——“煉山”,其實就是舊時一種廣泛用于造林前快速清除原生植被的方式,既節約成本,還可壘肥。不過,汪緒平總是擔心,火是急性子,搞不好會出亂子。

今年3月16日上午,有人在紅安縣覓兒寺鎮的山上放火“煉山”,險些殃及國家重點景點之一、武漢北部的木蘭山景區。同一個月,周邊的通山、通城兩縣,也開始煉山,結果火光沖天,火燒過了山界。媒體報道稱,原計劃燒毀山林約2000畝,火勢連綿后,實際過火面積估計不低于萬畝。后來,咸寧市森林防火辦專門發文規定,未經許可,禁止一切煉山。

紅安和咸寧下轄的通山、通城都是湖北的山區縣。從2008年開始,當地為了落實林漿紙項目原料基地,開始大面積造林。也是那年春節,在深圳打工的紅安籍村民李清平回家發現,好生生的原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