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如何升遷 “北京樣本”折射地方官成長之路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期,肯定是造反派起得快;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搞經濟的干部就上來了;現在既能發展經濟又能管理社會的官員則容易被選中?!?/blockquote>

責任編輯:馬昌博 郭力 李梁

一個官員如何從普通科員到官至省部?其中關鍵因素是什么?哪些環節最重要?什么樣的官員又較容易被納入培養程序?“經驗型”官員與“專業型”官員的優勢和劣勢何在?機關官員與“地方諸侯”的升遷之路,又有何異同?

南方周末試圖通過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員升遷規律,以此作為地方官員成長的城市樣本,進而折射出中國官員的普遍升遷法則。

今年5月北京官員公選考試現場。官員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選拔。 (資料圖/圖)

北京當下正在進行該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局、處級官員公選,所涉及職位高達兩百多個。引人矚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競爭市發改委副主任一職。

而此前的四個月內,北京剛剛任免近四百名局、處級官員,這也是北京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官員人事調整。不到半年,對于北京政壇來說,至少涉及幾千名官員或喜或悲。

“集中調整官員和大規模公選,體現了首都發展定位對官員轉型的現實要求。”從事官員培訓三十余年,與北京各級官員長期接觸的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張勤說。在眼花繚亂的官員動向背后,一個由來已久的疑問是,中國官員的升遷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樣的法則。

一個官員如何從普通科員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級?其中關鍵因素是什么?哪些環節最重要?當下什么樣的官員又較容易被納入培養程序?“經驗型”官員與“專業型”官員的優勢和劣勢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機關官員與“地方諸侯”的升遷之路,又有何異同?

南方周末記者對北京近400名官員的履歷進行了分析調查,并采訪了長期從事官員素質和能力研究,關注其成長規律的北京市委黨校專家。南方周末試圖通過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員升遷規律,以此作為地方官員成長的城市樣本,進而折射出中國官員的普遍升遷法則。

初始:什么樣的人有優勢?

北京市委黨校教授鄯愛紅長期關注官員成長規律問題,在她看來,官員的成長主要受制于組織因素(組織部的干部培養機制和干部政策)、社會環境(比如文革時代和改革開放時代對官員的要求各異)和個人素質三方面的因素。就個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齡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硬線。“此前北京歷次公選,副局級官員的年齡界限為45歲,但今年放寬至48歲。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張勤說:“從官員的履歷中可以看出,北京一個正廳局級官員(作為直轄市,北京的級別是省部級,各市屬委辦局正職和區縣黨政正職都是正廳局級)升至此級別時平均年齡大概在45歲左右,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平均花費的時間是25年多一些。”

事實上,作為佼佼者的正局級官員們,在這其中的25年中,大多在每個階段都能在合適的時間完成所需的跳躍——比如說,在從副處升正處的時間上要盡量縮短。

按照干部任用的規定,從普通科員升至副處大約需要12年左右。鄯說,此后出現了一個分水嶺——能否以盡量短的時間完成副處到正處的升遷非常關鍵,因為,這往往意味著這個官員是否能在有條件升遷的情況下確保年齡不過線。通常,如果一個官員能在3—4年內由副處晉升為正處,那么他由正處升為副局、正局的空間就較大,而如果由副處升正處的年限太長,那么再進一步升遷時就可能遇到年齡的瓶頸。

顯然,在現行的“逐級提拔”制度體系內,“小步快跑”是升至較高級別的不二法門。南方周末根據公開資料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