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絆住了中國學術
學以致用,似乎是不成為問題的問題:這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導,聽起來也是不言自明之理,自我澄明無需討論。應該允許 (先不必說鼓勵)一部分人作“無用”的思考
責任編輯:蔡軍劍
應該允許 (先不必說鼓勵)一部分人作“無用”的思考
學以致用,似乎是不成為問題的問題:這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導,聽起來也是不言自明之理,自我澄明無需討論。我們每年填表格,對“本課題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本課題解決國家/行業/區域重大需求的預期貢獻”等等,照例都能說上一通?;蛟S我們心中只是應付差事:上級喜歡讀這種表格,實際上我們沒有別的理由自辯。
學必致用,是儒家思想傳統的一部分,儒學在歷史上變成經世致用之學,實用精神已經深入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很多人認為理學“失于空疏”,實際上依然是儒家實學。例如理學各家對于知與行之先后、輕重、難易,各有所辯難,弄得當代思想家也不得不接著談。知行必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