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的黑洞效應
一旦升值或保值預期逆轉,高收入群體有購買力,而無購買意愿;中等、中高收入群體有購買意愿,而無購買力,中國房市就會像2007年下半年開始、2009年小陽春之前的情形那樣,陷入市場支撐空心化的困境。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數字上,在按揭貸款的支持下,即使在金融危機導致財富大幅度縮水的情況下,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等世界三大富豪2008年的財力足可以把中國當年全部商品房一口吞掉。換言之,中國2008年全國全年的商品房供給連3個人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在中國目前的房地產體制下,隨時間延續不斷發生、很難向買方轉嫁的住房保有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物業管理費)。雖然房地產交易環節的各種稅費比較高,卻是與時間無關的一次性稅費,可完全轉由買方承擔。在這種體制安排下,高收入群體不僅可以幾乎無成本地同時持有多套房,還可以短期出租獲益,長期持有謀取資產升值價差收入。這為高收入群體購買或持有多套房提供了經濟激勵。
而對高收入群體而言,房價收入比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有超強的購買力,可以輕松、無障礙跨越將中等、中高收入群體拒之門外的資金壁壘。在銀行貸款支持下,借助財務杠桿,高收入群體超強的購買力又被進一步放大了數倍。
在購買并持有住房無成本約束、無資金壁壘、有經濟激勵、有貸款支持的條件下,高收入群體以其超強的購買力進入房市,無限量、無約束的資本追逐受到現實條件約束的住房供給,立即使一手房市場持續陷入供不應求的格局,推動房價更快上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