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使命的領受者——讀《荷爾德林后期詩歌》
前文的介紹,若使人覺得這書的動機,乃是以學術為糖衣、以意識形態為炮彈,那我向讀者道歉,也向我的老友道歉。
責任編輯:劉小磊
劉君“后期詩歌”中的荷爾德林,就是這樣一位德意志精神的“公劉”,“世界的靈”與德意志契約的領受者與公布者。這與我們過去了解的那風雅的詩人,花邊里的騷客,或“詩意棲居”的小資生活的首倡者,可謂名同而實異
《荷爾德林后期詩歌》劉皓明譯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7月,158元
劉皓明《荷爾德林后期詩歌》,平裝三卷。第一卷“文本”,是荷爾德林晚期的重要詩歌與劉君的漢譯。后兩卷“評注”,乃前者的詳釋,內容除異文???、詞語訓詁外,又從文學、哲學、神學等角度,提挈綱領,疏浚脈絡。原其體例,似仿佛仇兆鰲《杜詩詳注》而豐富又過之。
我于德國文學無所知,對《荷爾德林后期詩歌》涉及的廣博的西方傳統,亦僅知皮毛。但書的譯者或作者,與我相知約30年,他譯述的苦心,自忖還了解。又這書撰寫以來,逢有進展,作者都寄我先讀。遇有不解,亦幸蒙作者垂示大意。故譯文、評注的高下,或不能置一辭,對書的“作意”,似當有讀者所未知者。這些事情,或又可比照今沸反盈天的“中華民族崛起”的弘愿。故不避“后臺里喝彩”之譏,肆筆一談。
荷爾德林生活于18、19世紀之間。那時尚無“德國”。所謂“德意志”者,是若干小邦所在的一落后地區的總名。旁有法、英兩個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