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潛規則——英國名記揭秘全球新聞業黑幕
那天深夜,默多克打電話給馬科斯·牛頓,說了很短的一句話:“我是來自阿得雷德的乳臭未干的小孩,建議你明天看我的報紙?!?/blockquote>責任編輯:馬莉
人們簡單地認為:媒體故事只是出自墮落而又挑剔的新聞傀儡之手,這些新聞傀儡根本不在乎報道的真實,只是和幕后操縱者沆瀣一氣。
事實是有些記者的確很糟糕:他們是道德上的懦夫,天生的說謊者,他們以筆求榮,愛拍馬屁,有些記者酗酒成性,有些記者被情報機構、政府部門收買。具備以上特征之一的記者不勝枚舉,有些記者甚至囊括所有。但是,最重要的是,大量的記者并非如此,他們盡職盡責,盡管偶爾沒能說出真話。
想象一下,如果因為杰森·布萊爾(Jayson Blair)——那個好多年閉門造車、生編故事的新聞記者,你就斷定《紐約時報》的報道一無是處,這是絕不可取的。新聞界目前存在的問題遠比這些有趣,同時,也更令人擔憂。
層出不窮的人在解釋新聞媒體墮落的原因——政客,左翼激進分子,右翼激進分子,一小批媒體學者及其學生,成千上萬的消費者認為,他們不相信他們閱讀的任何東西——相反,他們又不斷地從自己過濾過的那些充斥欺騙、歪曲和鼓噪的報道中找尋證據。其中也有少數公正的評價,但是批評媒體的主流意見充滿了誤解。
這些解釋不能成立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很多局外人批評媒體,其事實依據來源于其他局外人,在此之上形成的理論完全不適用于新聞工作室。其二,他們受到導致媒體墮落的一個顯著因素的干擾:大多數記者的報道傾向于那些富人、當權者的利益。
還有一種很流行的理論,大眾媒體的報道故意迎合廣告客戶的口味,或者,最起碼會根據廣告客戶的要求,進行一些限制。用局外人的眼光來看,這一點非常在理。廣告客戶有錢,媒體的運營需要錢,由于廣告客戶的壓力,媒體必然會妥協,并按照符合廣告客戶利益的方式描述世界。這樣的理論看起來無懈可擊,并備受左翼激進分子的推崇。然而,這種理論的真實性很有限。
有證據表明,有些大的廣告客戶會左右某些小的媒體報道,以影響讀者對某個公司或者某個產業的看法。一些時尚雜志可能會對某大型時尚住宅區流露出溢美之詞,地方報紙的某篇報道會消弭當地商家之間的沖突。最明顯的案例之一是1999年的《洛杉磯時報》事件?!堵迳即墪r報》的管理者和當地一運動場達成協議,該報只報道關于運動場的正面新聞,運動場的經營者要求其承包商在《洛杉磯時報》投放廣告,利潤平分。
當批評家們戴著有色眼鏡,試圖用這種理論解釋“平地球新聞”在全球媒體中的流向時,這些事實顯然已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