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如何在實驗室“被創造”——“辛西婭”誕生三部曲
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可以在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而不一定要在大自然中“進化”而來。成果的宣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0年5月20日,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的誕生。這是一種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所控制的單細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個由人類制造的能夠自我復制的新物種。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可以在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而不一定要在大自然中“進化”而來。成果的宣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
項目負責人文特爾把這一人造生命命名為“辛西婭”(Synthia,即“人造兒”)。其實,這個人造兒只是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組產生的一些最簡單的生命??茖W家首先對一種名為絲狀支原體(M.mycoides)細菌的基因組進行解碼并復制,由此產生人工合成的基因組。然后,他們把合成基因組移植入一種相似的細菌——山羊支原體(M.capricolum)中,通過“重啟動程序”,細胞內的人造基因組開始主導細胞的分裂和復制,最終形成一種全新的生命。
新生命誕生的前奏
按照文特爾等人的人工合成基因組創造生命的思路和技術路線,需要由三部曲來完成。第一是對某種最簡單的生命進行基因組測序,以了解其DNA堿基的排序;第二是根據這種自然生命堿基的排序,對一個個堿基進行人工排序,從而組建人工基因組;第三是為了證明這種經過人工排序的基因組能否創造生命,需要把它植入到某種活的細胞如細菌細胞中,觀察它們能否使細胞正常工作,或者產生出完全根據人工DNA指令生成的活體細胞。
此前,科學家已經完成了人造生命的前兩部曲。
2008年,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漢密爾頓·史密斯(Hamilton Smith,此前由于對病毒DNA做出重大發現而獲得1978年諾貝爾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