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國外古城生死劫】日本京都:傳統“民家”的摧毀與復興
無論是在京都還是鐮倉,仍然有很多人念念不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錯誤”,因為,傳統“民家”一旦倒下就不會再生,而古都整體卻永遠失去了世界遺產的資格。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袁端端
正在黃浦江邊上演的世博會,正以每日接納數以十萬計游客的速度展現著未來城市的概念版,而中國城市當下更迫切的困局似乎是,如何守住我們城市的歷史遺產、文化記憶和傳統。
三位身在他鄉的中國人,因為專業或興趣,親歷著異國城市對待歷史遺產的態度和舉措,這里不僅僅有經驗,也有教訓,更有一些共有的困惑。由本期開始的“城市新生”專題的子專題“海國城志”,就從觀照我們的城市歷史開始。
●如果蔑視物權的推土機可以隨時碾過歷史街區的話,又有誰敢用心修好自己的家呢?
京都的魅力,并不只是登臨高處時所俯瞰的宏偉氣象,在微觀上,亦體現為宜人的街道尺度。自清水寺步行到祗園新橋,隨處可見的寺院、神社、庭園,路旁 則是一家家經營清水燒、京扇子、京果子等傳統特產的老鋪,時常會令人想到唐詩宋詞里的景象。
這樣人與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