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練”助力中國經濟改革

一批批的外國智囊,正在不斷出入中國,為中國的經濟官員們提供各種改革的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胡嘉欣

一批批的外國智囊,正在不斷出入中國,為中國的經濟官員們提供各種改革的技術支持。但探討的方向、范圍、最終政策建議采用與否,則掌握在中國手中。

本周,在北京東郊一個名為“國家社保能力建設中心”的地方,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區市的一百多名社保經辦機構的官員齊集一堂。專程前來的十幾位不會說中文的歐盟國家社保專家,正在向這些中國的社保官員們介紹歐洲的社保預算管理經驗。

這個2007年建成的“國家社保能力建設中心”占地廣闊,擁有內部賓館、兩個食堂、多棟教學樓和辦公樓,甚至家屬院。如今來此培訓的學員稱其為“中國社保事業的最高學府”,而這些都只是“中國—歐盟社會保障合作項目”4年來開展活動的一部分。

這個龐大的“中國—歐盟社保合作項目”啟動于2006年4月,由中國和歐盟雙方各投入2000萬歐元。項目目標的官方表達冗長而晦澀,簡單概括主旨就是通過提供歐盟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幫助中國政府提高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方面的政策開發能力和管理水平。

“中國的社保體系和歐盟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有中央的貨幣政策,但是各地方政府的開支和社保等財政政策都相對獨立。我們都知道希臘的危機,整個歐洲要為希臘破產的社保開支和財政埋單,中國的情況也類似,富裕地區需要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中歐項目國際專家組組長肖克說。

中國的改革一直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但又保有自己的“中國特色”。與中歐項目類似,中國與聯合國、世界銀行、英國國際開發署等其他國家和機構,都在從事類似的合作項目。一批批的外國智囊,正在不斷出入中國,為中國的經濟官員們提供各種改革的技術支持。但探討的方向、范圍、最終政策建議采用與否,則掌握在中國手中。

海外“老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