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零利潤”賣藥被指“破壞”潛規則
148元的乙肝藥我賣45元,為什么有人不準我賣?
5月16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一種出廠價為15.5元的藥品“蘆筍片”,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環節后,最終在湖南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以213元的價格賣給了患者。去除成本后,利潤高達近13倍。
然而,廣東銀行醫院肝病專家門診主任楊炯卻是另外一種心情:“148元的乙肝藥我賣45元,為什么有人不準我賣?”。
“零利潤”實驗兩周夭折
《廣州日報》報道,去年3月18全國愛肝日,廣州一家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九成乙肝患者感覺目前抗病毒藥價格太高,不少患者因為省錢而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反 復、加重的情況時有發生。即日起,目前各大醫院售價為148元的乙肝抗病毒藥以45元的價格提供給乙肝患者。”
“當天就有近百人打來電話詢問這個消息的真實性。”昨日上午,在醫院辦公室,楊炯說起當時情形還是很興奮。“我就是按進貨價賣給患者,相比其他 醫院,降價達到七成。”楊炯找出當時的一份藥品出入庫登記表,2009年2月16日,進貨120盒,進貨價為45元/盒。
“我只是想做個嘗試,實現藥品零利潤,45元的價格提供給乙肝患者,就是想看看能否切斷所有的利益鏈條,讓患者治病不差錢,讓醫生有尊嚴。&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