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工子女上學為何總是那么難?
從21世紀初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就開始年復一年地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然而,外來工子弟想在城里上公立學校,卻還是那么難。
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投給少數優質學校、名校,幫助富人,忽略了其他普通學校,人為加劇了教育不公平
目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又到了小學招生報名的時候了。從21世紀初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就開始年復一年地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然而,外來工子弟想在城里上公立學校,卻還是那么難。
在廣州,有報道稱:“一些學校的擇校學位變得‘萬金難求’。同時,好的外來工子弟學校學位也日益緊缺。廣州白云區某民辦小學門外上百家長冒雨熬夜苦候十多小時。一位家長說:‘我凌晨5點就來排隊了,以為夠早了,但前面卻有120位。’” 今年年初,廣州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優秀外來工入戶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