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臺妹在深水區

她被稱為“在大陸互聯網里走得最遠的臺灣人”,在大陸互聯網的深水區里,她看見了什么?

直到最近,胡同臺妹才搞清楚“P民”指的是什么,“和諧”和“打醬油”又被賦予了哪些新的含義。這一天的下午,有網友跑來向她報告:“搜索胡同臺妹,Google被重置了……”她回復:“什么是重置?”大家七嘴八舌:“胡同臺妹竟是敏感詞!”“真的打不開了……”“待遇不錯嘛!”“實驗過很多次,你一個人就帶兩個敏感字……”“以后改成同妹吧,否則沒法活了!”

她樂呵呵地:“如果要我放棄這個名字還真舍不得,畢竟用了這么多年……那我就虛榮一下,繼續當敏感詞好了!”

在過去半年里,這個叫宮鈴的臺灣人,以“胡同臺妹”的ID混跡于微博,與大陸博友嬉笑怒罵,隔空交手,成了“在大陸互聯網里走得最遠的臺灣人”(新浪網友語)。

胡同臺妹

有臺灣的主持人來大陸,“你知道她怎么來的嗎?到處有人請吃飯,住也是住最好的。”她看見了什么?“她突然看見一個南鑼鼓巷,就一直念,回臺灣在節目里說,你看人家文化創意產業做得多好!”宮鈴撇撇嘴:“可是她不知道,在大陸,也有人拿文化創意產業圈地哎!”

那么,在大陸互聯網的深水區里,胡同臺妹又看見了什么?而她這面“照妖鏡”(她笑稱自己),又能折射出什么?

周圍的人都在生氣

“我愛臺妹臺妹愛我,對我來說林志玲算什么;我愛臺妹臺妹愛我,對我來說侯佩岑算什么……”看起來,張震岳的這首《我愛臺妹》在大陸影響有限,胡同臺妹中的“臺妹”二字,最初被網友聯想為“坐臺”,結果她只好在自我介紹第一句就解釋清楚:臺妹=臺灣女子。還有人以為她住在北京的胡同里,實際上她在望京租房,“住不起四合院哪!對我而言,胡同就象征著北京,也是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這個筆名對我的意義是深刻且不凡的,因為我的姥姥就是從‘北平’的胡同去到臺灣。”

2004年,胡同臺妹作為臺灣一家電視臺的駐點記者,第一次來到北京,那時她總感覺周圍的人都在生氣,都在罵人。她初上微博的體驗,與此類似,“因為幾句話、或是某些文字看在眼里不舒服,于是罵爹罵娘的太多了。”

她堅持在微博上使用她熱愛的正(繁)體字,這招來一些網友的質疑:臺灣人為什么不入鄉隨俗?有意思的是,當她宣布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使用繁體字時,卻立即獲得了“原諒”——雖然新加坡人使用的其實是簡體字。

她最近一次挨板磚,是在北京警方當場擊斃一位劫持女童的嫌犯后?,F場和網上都一片叫好,她卻不合時宜地發微博:“永遠不能贊成或默許執法者‘便宜行事’,這是底線。否則,就別抱怨,有天這‘便宜’落在自己頭上!”“再強調一次,我不反對擊斃,但擊斃之后,必須要經過調查確認,情節嚴重到值得擊斃!”

不出意料,她成了“冷血動物”,以及“被民主洗腦的白癡”。最多的質疑是:“假如你是小女孩的父母,你還會這么想嗎?”“假如你在現場,你能保持冷靜嗎?”胡同臺妹覺得這兩個問題都缺乏邏輯:孩子的父母當然恨不得嫌犯死掉,以確保孩子安全,可是不能要求整個社會都像孩子父母一樣思考問題,更何況討論的是“事后檢視”。至于冷靜問題,“你是特警啊,你就是處理這個的,你不冷靜誰冷靜?”

她被罵了兩天,去找一位大陸媒體朋友訴苦:“是不是我的表達方式不夠大陸,他們都聽不進去?”朋友回她:“是你的整個思維方式就不大陸……”

一會兒臺獨分子,一會兒“五毛”

她說自己常常很“二”,可是她又洋洋得意于自己的邏輯,“一般女人沒邏輯,但我覺得我有邏輯。”

當一個又有邏輯又二的臺妹出現在微博上,那是怎樣的場景呢?

以臺灣的劃分,她算深藍,卻要發微博為民進黨說一些公道話,這讓“左派”很不滿意。她親歷過政黨輪替,卻非要說國民黨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的執政合法性“與民主自由無關”,又讓一些“右派”頗為不爽。更加過分的是,她壓根就不管什么左右,所以在網友眼中,她一會兒是臺獨分子,一會兒又變成“五毛”。

她一方面聲稱討厭談論臺灣,“我周圍的人,講到臺商包二奶,富士康跳樓,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有幾個人知道千島湖事件?知道XXX?資訊完全不對等,你讓我怎么談?”一方面看到對臺灣社會的質疑乃至誤解,又忍不住跳出來條分縷析地辯論。而回到兩年前,她也曾像許多臺灣媒體人一樣寫下類似“自信的大陸,進退失據的臺灣”之類的標題(“有些人這么講也是為了刺激臺灣啦,當時臺灣人普遍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焦慮”,她解釋),可是現在她覺察出了語境的變化,“有時候文章寫給誰看很重要。”

要說她在微博上真的在乎什么,除了認識的大小朋友,那就是自己的credit(信譽)了。作為一個“曾經的資深媒體人”,她把發微博和轉發微博都當作新聞工作者的活兒,“你毫不考慮地胡亂轉發,消耗的是你自己的credit。”

在臺灣當記者時,她跑“立法院”最多,“立委”林重謨問政時常常不著邊際,“他這樣搞久了,再想認真地做一件事,也沒人相信了,結果只能繼續耍寶。吳敦義也是,本來口碑很好,一次不靠譜,那個credit‘砰’一下就破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把微博當作‘自媒體’,談論國家社會的大事就要認真一些,如果你真的希望網路能發出一些民意的聲音,就請真正善待它,不要講一些不靠譜的事情。”

所以有幾類微博她從來不轉。比如“殺小孩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去殺貪官啊”,這屬于價值觀殊異;比如斤斤計較于溫總理視察云南災區時穿的鞋子是什么牌子,這屬于濫用炮彈。“我想,要把關注的火力放在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旱災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為什么之前沒有預警?你不能說,我們都是P民啦,力量很小的……”

這個東西真的不是靠讀書

4月26日晚上,一些新浪微博網友陸續收到私信,內容為微博合作伙伴立方網的邀請,胡同臺妹是收到私信者之一;一些人點擊進入后,看到了一個用戶授權的頁面,敦促用戶對其微博進行更新,一些用戶便順手點擊,胡同臺妹是其中之一。結果,立方網拿到“授權”,立即以用戶名義,給用戶的粉絲發送私信,推廣自己,而這一過程,用戶本人毫不知情——胡同臺妹也在其中。后來此“病毒式營銷”被網友曝光,是為“立方門事件”。

事件以雙方道歉草草收場,絕大多數網友說算了,但胡同臺妹不在其中。她要求一個說法,并且要求新浪微博做出一個不再發生此類事件的承諾。“維權”持續了三天,29日接近午夜,胡同臺妹清空過往所發微博并要求注銷賬號后,退出新浪。退出后,她在博客上寫道:“我沒有覺得新浪平臺不好,我只是感覺自己被冒名群發私信的這件事,是可以上升至法律層面的嚴重錯誤,而我沒有感覺到這個錯誤有被‘真正的’重視。”

“很多人說我太把自己當回事兒,我是覺得,消費者要把自己當回事。”胡同臺妹說,“如果說我真的希望做些什么,倒不在維權,而是怎樣與商家形成良好的互動,有了良好互動,他們就會知道提升自己的服務品質與對用戶的尊重。”

她說,大陸在有一點上對傳統的保留比臺灣好,那就是人們常常覺得,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一些情分的,所以,不要把事情做絕,能過去就好,可是她的看法不同:我和你之間是商業利益的關系,能有什么情分呢?

類似“你可以以我的名義發私信,我怎么知道你會不會以我的名義發微博”的擔心,很多人都有,但是臺妹以“一種反射的動作”跳了出來。有人問她,臺妹,我該怎樣教育小孩?像你們這樣自由平等的觀念怎樣培養?該讀些什么書好?

“這個東西真的不是靠讀書……書上的東西是需要一個環境讓你去實踐的。我為什么要跳出去argue(爭論),因為在臺灣,argue有效啊,所以我就會形成這個反射。你也可能會想一下:我應該去argue,但有了‘想一下’這個時間差,就不是反射動作了。怎么訓練呢?有這么長的時間去實踐自由嗎?”

有心人都在操控

臺灣人總希望大陸人理解他們的恐懼和委屈,而在微博混久了,胡同臺妹承認,她也正慢慢理解大陸人的恐懼、焦躁以及幻滅。也是在一次論戰中,她與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辯論“美麗省”,對方認為此提法頗有創意,而她則認為糟糕至極。那個晚上,“你不斷看見大家在罵你,你有一肚子話,但發出去的東西都被刪掉。我一夜沒睡,氣得直掉眼淚。”后來她也想,也許別人是想保護她呢。

這種經歷在她任駐大陸記者時是不會有的。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在大陸的臺灣記者,對你們一整套的‘和諧’完全不了解,原因很簡單,你們不會和諧他??!”

“他不上微博,不會被刪帖,兩三個月以后就回家了,任何不痛快的事兒,回家再說嘛。”

“他在這邊,公司給住給吃,他不需要自己去交電費,不需要自己去銀行匯款,不需要自己到處蓋章。”

按照臺灣的族群劃分,胡同臺妹屬于外省人第二代,小時候,她一直有一個模糊的認知:外省人是有素質的,和我一樣有素質的人在大陸。

后來她經歷了本土化浪潮,經歷了解嚴,經歷了政權的更迭,“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原來是屬于剝削人家的那個階層的!原來外省人書讀得多,氣質不同,是因為你剝削了人家!然后你的觀念崩解了,什么都不相信了,我相信一些網友也一樣,所以我了解那個痛苦,可是我要說,一旦你重新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而在這個重新組合的過程里,她忍不住又要以一個過來人的毒辣眼睛提醒一下:不是只有政權、政客才能操弄民意,有心人都在操控。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一個名詞,除非他也告訴你要為之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否則不要相信他的話。

她舉了一個簡單(而且也許并非那么恰當)的例子,有人提出“微博問政”,“你以為你是在問政嗎?你以為你和伍皓可以溝通,就證明你有問政權了嗎?臺灣的‘立委’在問政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所謂言論免責權的……各位有嗎?”

“警惕有人提出誘人的蘋果,”她說,“臺灣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2000年(大選)的時候告訴我們‘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結果夢醒時分,相當痛苦……有一些概念是很冷酷的,譬如說,反對者和被反對者其實是互相依存的,誰看得出來?”

好了,說了那么多沉重的東西,她也累了,“我不要成天談政治,談臺灣,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悲慘!”在網易微博上,你可以看見一個更加熱烈、八卦、輕松、好奇、碎碎念的她,她最近正在大玩一個名曰“器官自曝”的游戲,聽起來很限制級,其實是想讓大家關注一個未曾注意到的自己,“不要以為臺灣人都喜歡講政治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