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20100531)
我必須為我周圍那些感到恐懼的人,那些認為無所謂或者已經徹底放棄了希望的人去大聲疾呼。所以,我想做一個表率:你能夠做到,大聲說出來,沒什么大不了。
——艾未未
既然提到暴力電影的社會意義,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反問,暴力片的對立面是什么?電影史有一百多年了,人類拍了無數歷史片、愛情片、溫情片、人道主義片、政治警示片,但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過什么實際作用嗎?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變得更美好嗎?
——北野武在戛納接受媒體訪談時這樣說
很多人過得很可憐,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他們就用錢買的東西來安慰自己,讓自己忘掉不能做理想的事。我的情況不一樣,我直接去做我愿意做的事,所以我也不需要拿物質的享受來安慰自己。
——在廣西義務支教的德國人盧安克說
貧困的重擔和孤立無援的苦澀滋味深深烙印在我心底,永遠都驅使著我前進。我們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么?通過減少復雜性,可以減少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么?而精心的策劃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么?
——李嘉誠在《福布斯》上這樣說
每一本書都是一幅孤獨的圖景。它是一件有形物,人們可以拿起、放下、打開、合攏,書中的詞語代表一個人好幾個月、好多年的孤獨,所以當人們讀著書里的每個詞時,人們可以對自己說,他正面對著孤獨的一小部分。一個人獨自坐在一間房里寫作,無論這本書寫的是孤獨還是陪伴,它一定是孤獨的產物。
——作家保羅·奧斯特
早已注定,我只能在荊棘中采拾鮮花,但重要的是,我從未放棄過勝利和信念。
——帶領國米登上歐洲足壇之巔的何塞·穆里尼奧如是說
電腦真偉大,可是也寵壞了你。生活中其他部分的麻煩,問題就在于沒有一個取消鍵。
——勞倫斯·布洛克
看歐洲艱難地從華盛頓或北京手中拯救歐元,有點像目睹公路另一側發生的車禍。目睹一場災難本身已足夠倒霉,但你現在還要擔心自己會被飛濺的碎片擊中。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
中國將很難像上世紀初德意志帝國對英國構成挑戰那樣,對美國構成同樣的挑戰。盡管如此,中國的崛起仍讓我們想起修昔底德的警告:那種認為沖突將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會成為導致沖突的一個主要原因。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中國世紀”尚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