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盱眙:“媽媽工人”登場

為了將吳國珍這樣的“留守”婦女——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沒事麻將成風——招進工廠,江蘇盱眙的老板們拿出了各種各樣讓她們喜歡的招數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直被形容為“源源不斷”的中國廉價勞動力,越來越醒目地宣告了短缺

這種供不應求,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增長方式、工業格局和勞資生態 

五六十歲的“奶奶”們,也被動員進入工廠 (吳立波/圖)

天剛亮,39歲的江蘇盱眙縣泥沛村婦女吳國珍起床,開始了新的一天。

她是五洋玩具廠的縫紉工,也是12歲兒子的媽媽。

吃完早飯,吳國珍騎著電動摩托車,送兒子上學,然后到學校150米外的工廠上班。這時是7點。

中午11點半,兒子放學,吳國珍也下班,接他到工廠里吃“免費的午餐”——廠里不僅管工人的飯,也管工人們的孩子,“時不時有雞鴨魚肉改善下伙食”。

像吳國珍這樣的“媽媽工人”,占了這個玩具廠的七成。

最近幾年,招工越來越難,為了將吳國珍這樣的“留守”婦女——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沒事麻將成風——招進工廠,江蘇盱眙的老板們拿出了各種各樣讓她們喜歡的招數,當地的工業布局與勞資關系都因此呈現出一些有趣的生態變化。

動員母親

一封致家長的信發到每個學生手上,動員他們的母親報名到廠里做工

對盱眙縣干部的最新要求是,“對外抓招商,對內抓招工”

地處蘇北相對落后地區的盱眙縣,上世紀曾有上萬人在國企就業,但都隨著世紀末國企改制變成了下崗職工。從2004年開始,這里30萬農村勞動力中,外出打工的接近20萬。

但隨著最近五六年盱眙加速工業化,尤其是2006年后的工業突進,本地吸納的工業就業人數已突破了5萬,外出打工的部分勞力又逐漸回到本地,外出人數逐步回落到16萬,但仍舊趕不上本地工業的勞動力需求。

打工大縣里鬧起了民工荒。

上世紀90年代的盱眙“勞務輸出辦公室”,2005年變成了“勞動力轉移辦”,2009年再改為“服務企業用工辦公室”,主要職能從勞務輸出,變成為本地企業招工。

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