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之后,還有李揚鑒……

撰寫個人回憶錄漸成風氣。尤其是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不同傷害的人,步入人生的晚年,自述歷史、存之后世的心理動力更為強烈。李揚鑒先生的這本回憶錄,就是如此

責任編輯:劉小磊

如何才能營造適宜科學之花盛開的生態環境?李揚鑒先生的人生經歷,或許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啟示

近些年,撰寫個人回憶錄漸成風氣。尤其是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不同傷害的人,步入人生的晚年,自述歷史、存之后世的心理動力更為強烈。李揚鑒先生的這本回憶錄,就是如此。

李揚鑒先生是一位在反右運動中蒙難的理工科知識分子。此前,同時蒙難者寫作長篇回憶錄的多為作家、記者、社會人文學者和律師,理工科學者較為少見。因而這本書不僅是個人苦難和奮斗經歷的寶貴記錄,也是科學社會學研究的鮮活標本。這方面的標本不多。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束星北檔案》(劉海軍著)可算一個典型標本,受到知識界的高度關注?,F在,李揚鑒又提供了一個典型標本,同樣值得關注。我對束星北從事的理論物理學和李揚鑒從事的構造地質學都是外行,對他們從事的專業沒有資格發言,只想從學者和學術生態環境的關系入手,對他們做一些比較。

先說他們二人的共同點,我看至少有三:一是性格都很獨立。李揚鑒的回憶錄原本叫作《特立獨行的人生》,特立獨行是他的性格特點。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