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盡,愿未央——讀胡蘭成寫給黎華標的七十封信

“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讓人想到現在粉絲們皆朗朗上口的邵之雍的警句:“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blockquote>

責任編輯:馬莉

黎華標是何許人?

讀上個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末胡老師寫給黎華標的信,七十封信,與我同時收到這批出土古物的老友暨胡蘭成專家,他徹夜讀畢,但我遲遲停停,分了五天才讀完,怕一下子讀完就沒有了。當然也是,回回不能盡讀,投袂起身,我得出門走走,因為這些信,太煽動了。我說的煽動,用胡老師信中語是,“孟子曰憂,佛語是大悲,壯士得其悲痛慷慨,憂思難忘,尚為思有濟于天下,把歷史的弦彈得錚錚響。”

“人可各執一學,猶百工眾技皆為有益于世,而惟圣賢之志愿無邊無盡,故憂思不盡。”

但不忘其憂,跟它配套的一句,不改其樂,那是孔子。而我親眼見過人老了,閱讀求知并不為了什么的依然如年少時那樣專一,生活里看人看物新鮮有味,他的執念依然親近著現實和具體細事而并不走向皇皇如大理石銘文的抽象建構,大家都講如來佛色相第一,那是不改其樂,那是我們遇見的老年時候的胡蘭成。我想起康德傳記作者的描述,康德臨終時有人把他的三大批判巨著托在他手上,他掂了掂,仿佛意思說:“如果這是個孩子該多好。”

所以,誰是黎華標?

這位讓胡蘭成對之寫了七十封信的年輕人是誰?這些信,如果在缺乏任何背景信息下忽然讀到了,簡直難以置信,你說它不是情書是什么?才第二封信喔,胡就這樣寫:“我把你的照片與幾個日本朋友看了,但是像詩經里的‘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不知要能怎樣幫助你才好。我很想你能來日本留學,但是不知道你的家境,不知道你離得開離不開,而我請日本友人資助中國留學生,雖前時曾有此說,亦是等一邊決定了,又還要等另一邊進行來看,一切都不能說先有把握。又而且各人有各人的路,他人的代謀也許反為是一種不當的干涉。是如此輾轉思維,自己抑制著……”

第三十一封信:“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讓人想到現在粉絲們皆朗朗上口的邵之雍的警句:“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

黎華標乃新儒家大儒、唐君毅的學生。唐君毅創辦新亞書院,十多年后而有香港中文大學。

1976年臺灣聯合報開辦小說獎,副刊主編馬各,非得記他一筆,是他,不但策劃了小說獎促使友報隨后跟進,亦執行了支持青年小說作家寫作方案,作家每月五千基本生活費,有小說即給聯合報的副刊,稿費另計。我大學三年級,妹妹朱天心大一,怯場只敢共同簽一份約,平分五千塊,即便如此,也壓力太大,愧對馬各兩年到期再不續約了。春節報紙只出單張,除夕前發稿催急到馬各親自來取件,夜晚出租車等在門外,門內一屋子年菜味,熙攘笑聲。那幾年家里天天人來人往辦三三 (指本文作者曾主編的《三三集刊》——編注),倚馬立就,朱天心寫完交稿,小說叫《綠竹引》。已返日本的胡老師收到這篇剪報即寄去香港,盼黎華標讀了能寫評。黎的評文刊出后寄東京,胡轉來給天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