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生命”的合成生物學——兼評“首個人造生命”的誕生

英國《經濟學人》將此成果與上個世紀原子彈的誕生相提并論,其意圖顯然著眼于科技成果對人類的傷害以及對自然界的破壞。

責任編輯:朱力遠

■“像組裝電路一樣組裝生命”,只是合成生物學研究思路的形象比喻。有人預言合成生物學將帶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最近,很多媒體報道了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的研究成果: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

人造生命取名為“辛西婭”(Synthia),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短時間內給公眾帶來的不僅只是驚喜,還有爭議和恐慌。有人將這一創舉譽為“生命科學領域決定性的時刻”,文特爾本人也宣稱其改變了生命的定義,甚至有人預測他將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但是媒體中廣為使用的“首次合成人工生命”之說,并不準確。文特爾的成功之處,在于用化學試劑合成了人工染色體,并在另一微生物中顯示出生物功能。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卻不是生命的惟一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特爾只不過創造了部分生命。這項研究成果最為直接的意義,只是人造的支原體可以利用化學合成的染色體生存繁殖,并導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創造生命”之說言之過甚。

事實上,文特爾本人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題目卻更為客觀、嚴謹:“首次合成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