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造富神話的幕后推手

高市盈率、業績下滑以及層出不窮的丑聞,構成了創業板的奇特景觀。在一批批富豪從創業板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同時,券商、私募等投資機構也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和形形色色的咨詢機構等角色一起發力,推動著更多造富神話的誕生。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高市盈率、業績下滑以及層出不窮的丑聞,構成了創業板的奇特景觀。在一批批富豪從創業板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同時,券商、私募等投資機構也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和形形色色的咨詢機構等角色一起發力,推動著更多造富神話的誕生。

創業板的造富誘惑,讓眾人趨之若鶩。 (CFP/圖)

數月來,在大批企業涌向創業板的過程中,蘇州恒久、新大新材等一系列IPO丑聞頻頻發生。

今年1月,有媒體曝光蘇州恒久實際早已失去了對多項核心技術的專利權,而公司隱瞞了該事項。最后蘇州恒久在創業板掛牌前夜撤兵。5月,新大新材因其主營業務及其生產技術涉嫌侵犯河南醒獅的專利權及其公司產品特有名稱,而在創業板掛牌前被叫停。

這一現象,可歸因于創業板“造富機器”的強大誘惑力,也凸顯出違規成本低廉所帶來的激勵效應。

不久前,證監部緊急發函,稱“對5月1日前上報的IPO在審項目進行全面核查”;5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明確操縱證券市場和內幕交易的立案追訴標準;接下來,《人民日報》一周內連續發表五篇文章,直指證券市場內幕交易。

事實上,股市丑聞并非自創業板始。但自創業板半年前誕生至今,頻繁發生的丑聞,也讓人們不得不反思其背后的誘導因素。

利益之盟

在全球股市低迷的背景下,誕生僅7個月的中國創業板的強大顯得尤為引人注目。

截至5月20日,88家創業板公司合計募資647.57億元,超出預計募資額448.93億元,超募比例高達3.26倍。

與此同時,創業板企業的發行市盈率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個股甚至已出現逾100倍的市盈率。即使在經歷了大幅調整后,5月24日,國內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仍高達64.3倍。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大批創業板公司業績顯著下滑。

在創業板所引發的新一輪“造富神話”中,一個拗口的英文詞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口中,那就是“Pre-IPO”(企業上市前投資)。這個詞本來是風險投資業內的專用術語,由于創業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隨著發展階段和規模不同,往往需要多輪融資,而在企業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