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減排咋就這么難?
既要應對地方政府的強力,同時要應對激烈的國際氣候談判,在節能減排這根紅線之下,“拔河”之景不斷上演。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中國能否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不僅事關國內發展模式轉型大計,更關乎國際社會中的國家信譽。但囿于現實的經濟增長壓力,部分地方政府依然在傳統發展路徑上徘徊不前
危險反彈
拿著5月份剛剛出爐的一季度統計數據,寧夏經管委主任王永耀喜憂參半:喜的是經濟復蘇勢頭很猛,連欠發達的石嘴山市惠農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就已完成全年任務的1/4;與此同時,則是一季度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這是寧夏自2008年能耗下降以來第一次出現“反彈”。
王永耀將此次反彈歸結為“受去年金融危機影響,很多高耗能企業在關停之后又重新開張”。目前寧夏陸續投產的重大項目,基本上都屬于重化工項目。
這從惠農區招商資料上可見端倪:除新建光伏電站和風能等新能源項目之外,落戶惠農區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等領域。
面臨能耗“反彈”的不止寧夏一省。
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青海、新疆等11個地區的單位GDP能耗由降轉升??傮w來看,今年一季度的能耗同比上升了3.2%。反彈的不止能耗,在污染物排放指標中,貴州、廣西、云南等省區雖已經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任務的90%以上,但反彈趨勢明顯。
顯然,這已為下半年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埋下了“定時炸彈”。過去四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4.38%,這離“十一五”期間設立的“20%左右”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