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熟悉非常陌生 龍應臺廣州行記
龍應臺認為小人物才是“大江大海的主角”,“我對所有‘宏大敘述’報以最深刻的懷疑,因為一切偉大的東西背后都是一個個柔軟的個人”。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常仙鶴 徐清清
既是故鄉,又是異鄉,非常熟悉,又非常陌生,正是一個最特殊的無可取代的視角。是的,如果有機會,我會很愿意在大陸的某一個城市一角住下來,生活一段時候,也許要那樣,才能有一點點在泥土上赤腳行走的醞釀。
——龍應臺
5月29日晚,廣州,暴雨傾盆。中山大學梁銶琚禮堂。
7點15分,梁銶琚禮堂,1400人座無虛席,這是“南瓜院線”的第一次放映。
舞臺中央,黑T恤,白色牛仔褲,龍應臺左手插在褲兜里,右手拿著話筒做開場演說。
“可不可以多一點燈光給觀眾?現在是‘敵明我暗’??!”
臺下笑聲蕩漾,觀眾的面目逐漸清晰起來,緊接著是掌聲。
簡短的致辭之后,一部《目送一九四九 龍應臺的探索》的紀錄片開始播放,99分鐘,由一百多小時的素材帶剪輯而成。
關注1949年,20年前已經在心里種下種子。后來父親去世、母親失憶,龍應臺才悚然而驚,要和時間賽跑,用文學的方式,向那個時代告別。
這是2007年她寫的一本名為《目送》的書的內容?!赌克汀肥瞧渲械囊黄涛?,在臺灣和香港已經被收入中學語文教科書。這是一部“不可言說”之書,龍氏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提問時,一字一句地回復,“《目送》是一本‘極其殘酷&rs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