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從來就不太相信大敘述” 向龍應臺提問
一個健康、開放、真正有創意的社會,里頭應該有各形各狀的韓寒,不同種類的韓寒,各種年齡層的韓寒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觀眾:你可以比較一下,80年代在《中國時報》發表專欄的你,和現在寫博客的韓寒嗎?
龍應臺:我想,我不需要去談韓寒本身這一個人物以及他的特色,因為談的人很多。我反而比較想說的是,一個健康、開放、真正有創意的社會,里頭應該有各形各狀的韓寒,不同種類的韓寒,各種年齡層的韓寒。
龍應臺寫《野火集》,在1980年代的臺灣之所以可以因為一篇文章一夜爆紅,其實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有非常非常多的禁忌,這像一個人的體質,有各種各樣的禁忌,所以一拍,馬上紅腫就出現了,特別明顯。所以韓寒使一種新的氣息、新的思維、新的表達方式出現。
可是,如果我們希望的是這個社會真正走向健康、開闊、多元的話,我相信,到最后每一個人獨立思想的空間都很大,每一個人獨立發聲的空間都很大的時候,反而會是一個比較難得有英雄的時代,會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時代。
觀眾:你的作品分兩種,一種是很硬的龍應臺,是你在談時政、歷史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是很軟的龍應臺,是你在寫給安德烈的信和《目送》時的。在“大江大海”里,你做到了“軟硬兼施”,用同情和反思去解很硬的“結”。龍應臺竟然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講很嚴肅的歷史,這種寫法會不會讓你的情緒在讀者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