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桿44毫米,一名飛行員的生死分界線

5月6日,濟南空軍一架殲教7飛行中發動機停車,為避開居民區,兩名飛行員推桿44毫米,一人生還,一人殉職。

責任編輯:史哲

發動機低空停車,是戰機飛行員最不愿意遇到的特情。不管飛行員之前記下多少種故障癥候,進行過多少有針對性的演練,一旦碰上,留給飛行員的往往只有一次進行正確操作的機會。對,逃脫生天,錯,生死悠關。2010年5月6日,濟南軍區空軍一架殲教7起飛離陸發動機停車,為了避開居民區,兩名飛行員推桿44毫米,飛機姿態由上仰改為下俯。最終,居民區安然無恙,飛行員一人生還,一人殉職。

(向春/圖)

圖中的殲教7高級教練機與失事戰機為同一機型

殲教7飛機的座艙,后續裝備機型有不同改進

機首斜插入跑道延長線三百余米處的地面,因為慣性,殘存的機首向南傾斜著,和它最后的航向一致。飛機接地后幾乎轉體180度,機身折了出去,大量殘骸向南甩出。

駕駛艙后段有爆裂狀的參差,鋁合金的機體被熏得深一塊淺一塊,這是爆炸留下的痕跡。飛行中的機體與空氣摩擦,冷熱不均,熱的部件具有600度的高溫,一旦油箱破裂,燃氣接觸熱部件,爆炸幾乎不可避免。

于是,機尾被遠遠拋離了墜機點。機尾最大的一塊殘骸停留的位置,距離人員密集的張莊路只有74米。

這是5月6日夜墜機的現場,墜毀的是在中國空軍一架殲教7型高級教練機。墜機現場描述著當夜的慘烈——據跳傘獲救的空軍上校張德山的講述,當時機上尚存燃油八百多升,沒有人能想象,如果墜機點是在張莊路,甚至更南的市區……

然而,這一幕的慘烈因為飛行員彈射前最后一秒的推桿,終于沒有成為事實。留下的,只是專業人士對于墜機本身的分析:在遭遇低空停車的時候,飛行員是否做出了最合理的選擇?他們怎么度過離機前最后的時刻?他們是否明白他們最后的操作對于他們自己以及別人意味著什么?

起飛

過了這個晚上,上尉飛行員馮思廣再執行夜航課目就可以放單飛了。當晚的飛行課目包括一個架次的夜間暗艙儀表帶飛,以及兩個夜間起落航線訓練。這個課目的帶飛教官是中隊長張德山,機種是殲教7。

殲教7是中國空軍的主力高級教練機,是貴州航空工業公司在殲7II戰斗機基礎上研制而成的。在中國空軍培訓序列中,殲教7主要針對殲7、殲8兩個系列的戰機飛行員培訓。因此,說殲教7是中國二代機飛行員的“搖籃”可謂恰如其分。

20時51分,馮思廣松開剎車,飛機開始在跑道上加速,然后騰空而起。

馮思廣2007年從航校畢業。按照中國飛行員的培訓體制,飛行學員在飛行院校學習期間會區分殲擊機、強擊機、運轟機分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