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面對精英移民

在中國大陸之前,印度、新加坡和臺灣都曾經歷社會中堅階層大流失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胡嘉欣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陸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國際移民,其中不乏作為社會中堅的精英階層,通過留學、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歐美澳加等西方發達國家。

人們不禁產生疑問:這些高素質人才往往都是耗費了本地社會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的資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當下稀缺的人力資本,如此輕易就流失海外,中國怎么辦?其實,早在我們遇到這個問題之前,亞洲的不少后發國家和地區也都經受過類似的困擾。

后發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經歷

在中國大陸之前,印度、新加坡和臺灣都曾經歷社會中堅階層大流失

說到中國在亞洲的鄰居,首先要把視線投向印度。

大英帝國在南亞次大陸漫長的殖民歷史,為印度留下了全套英文教育的傳統。盡管難免帶有南亞口音,英校出身的印度學生仍能直接與西方人溝通,聽說讀寫都不成問題。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印度學生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數理、財會、商貿、管理、醫學等等專業課程,這使他們能夠更容易地與西方社會接軌。加上海外印度人社群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跨國移民網絡很自然地將大量印度青年才俊送往西方社會。

從1960年代開始,印度社會也曾為人才外流而感到憂慮,甚至有人提議應對這類移民征稅,以彌補本地社會的公共資源流失。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印度逐漸意識到,移居海外的留學生和專業人士盡管遠離故土,但是卻沒有中斷與家鄉的聯系和互動,并且不斷為印度本土及其國際形象輸送價值。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印裔移民的僑匯多年來占據全球僑匯排行的榜首;海外印籍印裔學者和專業人士每年都為印度國內機構帶來眾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