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應湘 投資內地,怎么會后悔呢?

胡應湘:“其實國內的人才和香港的人才潛力相差不多,難道從深圳過了河以后就差那么多?香港可以創造那么多財富,國內就不能?”

胡應湘與長子胡文新,胡文新將是胡氏王國的接班人  圖/CFP

 

    站在皇后大道東合和中心64層的辦公室里,維多利亞港盡收眼底,很讓人有一種指點香江,縱橫商場的沖動。
  72歲的香港基建大亨胡應湘就在這里辦公,和香港TVB電視劇里大亨形象非常不同的是,他更愿意把自己定義為工程師——大班臺旁就放置著畫板,一幅正在草擬的藍圖已經初現雛形。
  對于大多數香港人來說,內地影響更多是在回歸十年里體現出來的。但是對于胡應湘來說,30年前,受到新華社香港分社邀請去大陸探訪才是他真切感受內地的發端。
  自此,他投資興建了廣州中國大酒店(合作)、廣深珠高速公路、沙角電廠、虎門大橋、深圳羅湖、皇崗口岸……在內地投資超過510億元人民幣,被國家領導人稱作是“有見識的企業家、勇敢的中國人”。
  他開創了大陸能源建設的“沙角模式”:即國家只需提供土地、保證供應燃煤和包銷60%的電,其他資金、設備、技術和建設統統由投資者負責,10年后電廠移交國家。這種模式節省了國家外匯而且近似無償獲得了一座大型電廠,為外資電廠樹立了“沙角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代他提出修建廣深珠高速公路時,不但公司內部反對,連內地都有大批朋友覺得不可思議。一位內地工程師朋友直言:“我們連自行車都買不起,怎么會需要高速公路呢?”20年過去了,廣深高速已經成為連接穗深兩地的重要經濟通道,當年超前設計的六車道甚至已經很難滿足需要了。
  這種變化讓胡應湘很開心,事實上,在香港他被稱作是紅色資本家,一直是被視為愛國愛港商人的代表。
  他甚至不諱言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對其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影響:他看過共產黨人一生奮斗不懈,關心的不是個人財產,而是國家民族的命運,讓他深感欽佩。
  他的很多投資是成功的,只是周期相當長。英國《投資分析》雜志說,合和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純粹的以中國為投資對象的私營公司,因此也是受中國風險影響最直接的公司。如果你對中國沒有信心,你就不買他的股票。如果你有信心,就買他的股票”。在常人看來,胡應湘對大陸發展前景毫無保留的投入甚至不符合市場規律。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分析說,這種非市場因素的定義就是投資者的愛國情懷。
  此前,他在東南亞也有很多基礎建設投資,在泰國有鐵路、公路配套建設、在印尼有大型電廠……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后,很多投資項目都血本無歸。由此,他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對內地,我的信心是永遠的,即便短期錢賺得少一點?!彼男判木拖袼钠胀ㄔ捯粯?,你很難相信一個年過七旬的香港老人普通話可以說得如此流利。
  他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副主任,同時,在他的名片上,名字背后是爵士的頭銜,這是大英帝國授予他的。
  和中國商人篤信的“悶聲發大財”不同,胡應湘一直敢于出來講話,對社會公共事務發表自己的見解。
  香港記者有“三個最愛”,分別是:香港東亞銀行李國寶、著名練馬師簡炳墀,以及合和主席胡應湘。三人排名不分先后,但有個共同特征,就是性格爽直、幽默,每逢他們出場,必被一眾記者團團包圍。
  他曾怒斥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的言論是胡說,并指有人借宗教名義發表意見,是沒有智能的表現。
  針對香港的“民主游行”,他說這不是爭普選的方式,若以為游行達一定人數便爭取到普選,這是有違香港奉行的法治精神,并斷言這是暴民政治。如果現在推行普選,只會令香港衰十年。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現在胡應湘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夠修建港珠澳大橋。作為工程師和基建商人,這都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挑戰。他為這個項目籌劃了20多年。事實上,項目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一個技術和資金問題了,他直言政治博弈和財團利益才是最大的障礙。
  就像很多華人商人一樣,他也會選擇把自己的事業傳給自己的后代。大兒子胡文新現在已經是合和集團的總經理,在香港“二代企業家”中形象清新健康,老胡對小胡相當放心。不過對于事業他還是說,“我在外一天就做一天的工作,其他事情不管?!?BR>
連自行車還買不起,為什么要搞這個高速公路?
  人物周刊:對于你個人來說,更樂意做工程師還是做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胡應湘:肯定是工程師。這個是我的專業啊,我念大學學的就是工程。做工程比較暢快,做生意就比較麻煩了。工程師做工程就是“1+1=2”??墒亲錾?,不一定“1+1=2”,就比較復雜。不過單單是個工程師,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如果我是工程師又能夠利用資金,事情運作起來就更好些。
  人物周刊從1978年以后,香港對于內地來說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元素,尤其是在經濟上。在你看來哪一點是香港對內地影響最大的?
  胡應湘:改革開放之前的影響不是很大。當時內地糧食很缺,香港人就寄郵包回去,寄一些物資和吃的。當時差不多就停留在那個階段。
  當年在國內,我看到要發展珠江三角洲,有幾件東西缺不了:通信系統你不能缺,打電話打不通,跑幾個馬拉松,希臘人就是跑這個馬拉松的。如果他有電話:“我們贏了,波斯人輸了?!蹦莻€士兵到今天還活著。(笑)
  另一個是電力,沒有電,有最好的機器都沒有用。再一個就是運輸系統。當時國內有人認為:“高速公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連自行車還買不起,為什么要搞這個高速公路?”我說,要發展經濟,沒有這些基本運作,是不能夠起來的。你看今天的中國,從沒有高速公路,買不起巨型器械,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四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全世界第二位。我們也可以看看,印度,連一公里的高速公路也沒有。
  人物周刊您剛才提到了三點,我注意到您至少投資了其中兩點,公路建設和電力,您投資的大陸項目中,哪個是讓您最有成就感的?
  胡應湘:當然就是廣深珠高速了。當時那么困難,很多人來信說:毛主席說了,我們以糧為綱,你修路就要征糧田,違背了毛主席的指示??墒侨绻銢]有高速公路,就不能應付大量的運輸,財富的產生要靠電力、生產力、人的勞動力,可是生產完后,你的東西怎么運出去,怎么運進來?這個很重要。
  人物周刊在你所接觸的內地領導人中,你最欣賞哪一位?
  胡應湘:大部分我覺得很好。對任仲夷他們這老一輩的領導人印象更深。其實他們對外面接觸不多,也不太懂經濟建設,可是他們心地很好,很有遠見,就只相信一件事——鄧小平說的,我們要闖,要搞出一個名堂出來。
  人物周刊:是什么最早觸動你決定來大陸投資的?
  胡應湘:1977年,(新華社)香港分社邀請我到北京國慶觀禮,我呆了27天,好幾個城市——北京,西安,成都,重慶,武漢,廣州。后來78年,我自己又跑到上海,大連,我又去了好多城市,我就在想,為什么內地那么窮,每個地方的人都對管制不滿,我才知道是體制不好,人的潛力不能夠發揮出來。其實國內的人才和香港的人才潛力相差不多,難道從深圳過了河以后就差那么多?香港可以創造那么多財富,國內就不能?
  這就是體制的問題。后來鄧小平一提改革開放,我就明白他想做什么,我領悟到他是學日本的明治維新。
  如果他真的要搞改革開放,那肯定成功的。日本人能成功,為什么中國人不成功?另外一個信心就是國內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階級斗爭,結果還是窮得要命,現在換條新的路線,大部分人肯定會積極嘗試新的路線。
  我當時就是有這個信念。很多人覺得奇怪,你不要奇怪,人的最大因素就是腦袋,中國人一點也不笨。
  人物周刊:前30年香港對內地經濟有很大影響,再往后的話,香港對內地經濟的影響會體現在哪里?
  胡應湘:最大的是金融業的影響力。香港還是走在很前面,這個優勢相當相當厲害。
  其次,是法律系統。香港的法律系統是按照英國的法律系統制定的,英國的法律從1215年開始建立起來,是全世界超前的。
  國內的法律系統,很可惜,沒有什么時間建立起來,到1911年還是《大清律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大躍進啊,文化大革命啊,也不懂法律。中國要搞法律系統,不是一天兩天能搞成的,要用很多年時間才能讓人明白什么是法律的本義、尊重法律、監督執法,所以從長遠看,香港的法律系統肯定會對內地有影響。

香港有事,我有權發言的
  人物周刊:中國有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你對特區政府,對民主派,都有過很激烈的批評,不擔心對生意造成影響?
  胡應湘:我不管,香港有事,我有權發言的。我看到60年代,國內整天搞斗爭,沒有創造財富。香港這時候不搞斗爭,所以香港有錢,國內窮?,F在國內不搞那些了,專心搞經濟、民生問題。香港現在不是了,拆個碼頭都要反對,什么都要反對。
  人物周刊你覺得香港的這些民主派對香港發展沒有作用么?
  胡應湘:香港的問題,按照基本法,是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來,可是這下民主派卻說:不,我一定要全部一次來。不是說一選舉就馬上一夜民主,這個是最大的錯誤。
  我也很想見到一人一票,可是我不想見到明天就是這樣。這樣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你看俄羅斯花了多長時間?它有油,有天然氣,財富來得快,有辦法很快解決問題。中國就是靠中國人的雙手,靠勞動力來創造財富,經不起折騰。
  人物周刊現在對于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是修建港珠澳大橋?你為這個事情呼喊了20多年,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胡應湘: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跟當年我修建廣深高速公路時相似,各集團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最大阻力來自香港某些財團。
  1980年代時,港英政府當權,英國人對這個還不太關心,但是當權的華人擔心內地再發生文革那樣不穩當的事,怕(內地居民順著橋)沖到香港來,他們拼命想做一個屏障。到了董建華時代,他是支持修橋的,底下有人不支持,后來曾蔭權支持了,可是財團不支持。
  如果港珠澳可以招標的話,我們會積極參加的,資金問題都不怕,我們有100%的信心。
  人物周刊:在你看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兩制”是不是香港的優勢所在?
  胡應湘:當然是優勢。香港的優勢,就是我們在國際貿易方面,經驗比內地多;證券市場、金融方面比內地經驗豐富,可以幫國內建設籌集到錢,這個很重要,內地需要什么東西,我們就能夠提供什么;醫藥、醫療方面,香港是頂呱呱的,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全世界最高,醫療制度比較好。
  最好的做法,就是把香港的優良傳統和經驗,介紹到國內去,人的壽命和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我不擔心香港將來沒有事情做。
  人物周刊:現在內地和香港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香港對內地的影響力在逐步淡化。你不擔心香港會逐步被邊緣化么?
  胡應湘:一定邊緣化,當年我投資一億美元在廣州建中國大酒店的時候,在廣州就是一個巨大的投資。而現在很多大項目,最低投資是幾百個億,內地都能自己拿出來了。
  人物周刊:70多年的人生中,誰對你的影響最大?
  胡應湘:我的母親。她沒有念書,但是她教我們一定要勤勞做工,替人家服務才能夠賺錢,才能夠生存。再有就是普林斯頓大學,一個很高素質的大學,當時我去念書時還什么也不懂,7年以后,開始懂一點。
  如果說還有,就是J.P. Morgan(美國巨富摩根),他說要創造財富,一種方式是提供資金,另一種方式就是提供服務。我把它改一下,我當年在大陸又提供資金,又提供服務。
  人物周刊你一生中哪一項選擇是最明智的?
  胡應湘:應該是我能夠有機會考到普林斯頓念大學。還有一個,就是當年很有信心地去跟任仲夷、谷牧去說:中國一定要搞好運輸,要搞高速公路。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