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孩子是最辛苦的人”——作家楊爭光的教育“調查”
望子成龍,龍崇拜,事實是人不可能成為龍,能不能把我們的觀念和心態變一下,望子成人行不行?不一定都做精英,做健康的人行不行?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常仙鶴 徐清清
楊爭光在小說《少年張沖六章》寫的張沖的故事,最早是從弟弟楊衛國那里聽來的。
楊衛國認識一個農村少年就叫張沖,退學后在夜總會當保安,剜了當地縣公安局副局長的一只眼睛。張沖平日的“兼職”是替人討債。楊爭光把張沖這個人物的故事移植到小說里,連名字也保留原樣,退學,當保安,剜了縣公安局副局長的一只眼,獲刑7年。
楊衛國還告訴楊爭光,有一次,一對男女正在約會,張沖當場把男孩的頭發從中間剃掉了一縷,“他敢下手”。
“縣公安局副局長老去這個歌舞廳里白消費,今天找這個小姐,明天找那個小姐。張沖這個小孩其實是比較有正義感的人,他就挖了人家的眼珠子。”這是現實中的一個少年生命的遭遇和沖動。楊爭光將這種遭遇和沖動解釋為“青澀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可能埋伏和隱藏著的非常蒼老的根系”。
楊爭光斷斷續續花了四年時間,收集了許多“資料”,還走訪了老家乾縣的幾個學校,甚至熄燈后,去男生宿舍里,和學生們閑聊,聽他們說談戀愛、說戴大耳環、說“上學就是給父母上的”。
楊爭光還專門讀過一本關于搖滾的書。
令楊爭光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晚自習,他從一個高中畢業班的教室外走過,里面燈亮著,靜悄悄的,看不到一個人,進門才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埋在三面堆過頭頂的復習資料里,備戰高考。
校長請楊爭光給學生講幾句鼓勵的話,他不知道講什么,他第一句是“希望孩子們都考好”,第二句是“千萬也別忘記了快樂和健康”。他知道,在這種時候,“你想把他們上緊的發條松下來是不行的也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高考是千年一貫制的科舉的擴大版。”四年斷斷續續對教育的“調研”,楊爭光得出結論,中國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是最辛苦的人,也是心理負擔最重的人。他改變了當初想寫一個鄉村少年愛情故事的設想。
楊爭光了解到,不管在鄉村還是城市,有相當多的孩子不喜歡念書,相當多的孩子是非常富有活力的,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