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北大求學記
調研顯示,香港年輕人對內地大學還是不太了解,少數人知道清華,知道北大的就不多了
左起:饒秀玲、嘉威、高其賓、饒斯韜 圖/姜曉明
香港的士司機高永津開車累了,常常會把車泊在路邊,用手機給遠在北京的大兒子打個電話。58歲的他有兩個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小兒子在香港中文大學會計系,而老大高其賓則是北大光華學院的學生。
作為北京大學184名來自香港的學生之一,高其賓目前在光華學院攻讀市場營銷專業,下半年即將跨入大四的他經常熬夜做作業或備考,同時還正在四處尋找實習的機會。
據北大港澳臺辦公室介紹,目前該校的香港生源中,像高其賓這樣的本科生有100名(占港籍生源的54.3%),碩士生56名(30.4%),博士生則有28名(15.2%)??側藬档陀谥袊_灣省生源,高于澳門特區生源。
1997年香港回歸時,這些年輕人大多還是小學生。在即將開始青年時代時,他們選擇了北上求學。盡管在采訪中稱自己是“尷尬的一代”,既沒有對英國的了解,也缺乏對大陸的感受。但未來無論怎樣,這些年輕人都將成為香港發展的重要力量。
“有時會忘了怎么寫繁體”
國際關系學院三年級學生饒秀玲剛來北京時,“我講的普通話他們聽不懂,他們講的普通話我也聽不懂”。買手機充值卡后打電話給自動語音系統,完全聽不懂里面在說什么??梢粋€月后,這個和氣的女生已經可以把外出和同學們吃頓好的叫做“和同學出去腐敗”。
去年進入光華學院的饒斯韜,父母均是福建龍巖人。父親本來抱著極大的希望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但最終因家庭背景問題未能如愿考上大學,從而全家移民香港?!半m然他沒有說出來,但我知道他是很想我來北京讀書的?!别埶鬼w從小就接觸簡體字和普通話,因此適應起來的難度就要小得多。
高其賓曾經交往過的女朋友幫他度過了語言難關,現在他不僅能流利地讀寫簡體中文,“有時候還會忘了怎么寫繁體”。
香港學生在北上求學之前,對大陸的基礎教育水平只有一個模糊概念,“知道有差距,但不知道具體會是什么樣的”。但來了以后,他們無一例外地感到:“在理科,比如數學、物理等方面,和內地學生的差距太大?!薄翱纯此麄冎袑W的數學教材,我們都沒有學到那種程度。不是說沒能力學,而確實是在短時間里要把沒學的東西全部抓起來,難度太大?!毙侣勏档奈榧瓮f。
饒斯韜在香港也是會考獲得4A的尖子生,但他說自己現在在班里只能排到中下游的水平,整個大一生活可簡單地用兩個字來形容——“辛苦”。
“成績會直接影響分專業,特別是數學成績,將直接決定你能不能被分進金融專業。我身邊的同學都是理科狀元啊、或者奧數金牌獲得者……而且這些學生不單單學習出色,就是平常演講、交際能力也很高。我在香港還沒有碰到一大群人各方面都這么厲害的?!?BR> 其實這些目前覺得很“辛苦”的學生,在香港都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他們進入北大清華等內地高校的途徑主要有三個:
1.傳統的港澳臺聯考制度?!斑@些學生肯定都是香港比較拔尖的。因為我們的考試也比較難,所以能通過選拔的肯定也是尖子生。但跟大陸學生比起來,他們也未必是特別的尖子生了?!北贝蟾郯呐_辦公室的陳老師介紹。2006年港澳臺聯考的男狀元邢濱目前就是光華學院06級的三名香港學生之一。
2.新興的由北大、清華和復旦大學參與、香港華潤集團贊助的“華潤免試生”計劃。該計劃目前跨入第4個年頭,如果香港的中學生能在會考時獲得4A以上的成績,便可以報名參加北大、清華或復旦的面試,一旦被錄取,他們不僅不用參加港澳臺聯考,還將由華潤集團支付他們的一切學費和生活費。
“他們也是選拔出來的尖子,高其賓3年前就是中學會考拿到5個A的佼佼者,成為華潤獎學金的第一批獲得者。
該項目自2004年啟動,在過去三年中共資助104名香港學生,其中65人入讀北大,39人進入清華,三年共投入資金750多萬港幣。每年,獲得資助的學生可以獲得3萬人民幣的獎學金,足以覆蓋日常生活的全部費用。
3.香港人報考留學生考試。這種報考者往往都可能持有外國國籍。
今年寒假,身為北大香港文化會骨干的高其賓,組織了幾十個香港同學到湖南衡陽農村支教一周,這讓父親高永津非常高興:
“在這件事情上,我好欣賞他。我跟他說,你在北京這么多年,最有意義的就是這件事。雖然好辛苦,但是好有意義,因為你不僅學習得到發展,人的品格都變得很好。這幫孩子學會了幫人,去貧困的鄉村做事,我覺得再好也沒有?!?BR>
回香港依然是首選
高其賓明年即將就業,從當初尋找華潤獎學金的資料,到決定參加面試并最終通過,都是他自己一手決定的。
“在這里呆久了,越來越了解,也越來越喜歡?!彼驮谙愀壑形拇髮W會計系念書的弟弟討論過未來,一直對財會感興趣的弟弟表示:“我想學的是會計專業,相比之下,香港的這個專業就要比大陸的更好?!?BR> 新聞系的伍嘉威則認為:“如果內地可以一直發展,我希望能留在這里。因為現在很少有既熟悉香港文化、又了解大陸文化、還有一定人脈的人才,如果我能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對我來說很有好處。只不過我們學院是出了名的比較悠閑,還是實踐應用的機會比較少?!?BR> 根據北大港澳臺辦公室提供的信息,已經畢業的香港學生中,大量還是選擇回香港就業,在讀生也有不少打算回港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的大四學生郭嘉就這樣計劃自己的職業:“首先,兩地的收入水平還是有差距的。我在大陸掙的錢,可以養活我自己,但不夠養家糊口。另外,我也想盡量多和家人在一起?!?BR> 郭嘉說著一口流利普通話,期間不斷穿插著“夠嗆”之類的北方方言。2002年,已經考取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的郭嘉放棄了學業來到北京,由于那一年他已錯過了港澳臺聯考,只得當“北漂一族”,天天背著書包,輾轉于人大各個教室揀自己喜歡的課聽。2003年,他如愿考入人大新聞系。今年夏天,他即將畢業,本科論文題目是和熱門視頻網站“Youtube”相關的研究。
郭嘉的父母都是當年到云南支邊的知青,音樂家父親來自上海,目前做生意的母親來自潮州,1982年全家移民香港后有了他。當他決定“北漂”時,家里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目前,郭嘉是北京2008奧組委的一名志愿者,作為極早介入奧運籌備工作的志愿者,他非常希望能夠被奧組委接受為正式工作人員,因為這將為他回港就業增加一塊不輕的砝碼。
郭嘉打算在奧運會結束后回香港報考公務員,月薪兩萬多港幣的公務員工作穩定而有保障,依然是很多香港年輕人的首選?!叭绻夷芡ㄟ^公務員考試的第一輪筆試,那么在第二輪面試時,我在奧組委的經歷將產生非常大的作用?!?BR> 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大三學生饒秀玲上個學期在中國國際電臺實習后,發現“自己對于傳媒的興趣不大,寫作能力不夠高”,她決定畢業后回香港尋找商業方面的工作。
饒秀玲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學弟學妹到內地來讀書,“我放假回去,跟他們說起北大,他們都說‘我情愿去澳大利亞比較便宜的學校讀書,也不要去大陸讀書’。我一聽都覺得有點心酸?!?BR> 這是一個事實,據華潤集團人事部負責免試生項目的副總經理李小芬介紹:“我們曾請奧美公關公司在香港做過一次市場調研,調研顯示,香港年輕人對內地大學還是不太了解,有少數人知道清華,知道北大的就不多了?!?BR> 和大陸學生報考香港高校的“火爆”相比,香港學生到大陸求學并不流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鄒重華介紹:“每年聯考獲得4A以上成績的香港中學生有幾百名,其中報考國內高校的只在百把人左右,而最后去讀的就只有幾十個,算少的了?!?BR> 相反,報考大陸高校的研究生的數量,在香港卻有極快發展。作為擁有20年歷史的民間組織,位于香港銅鑼灣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一直是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唯一報名點。
據鄒重華介紹,過去五年,香港民眾到內地進修的熱情出現了飆升:“2000年以前,港澳人士報考讀內地研究生的,一直維持在每年一兩百個左右。2001年一下子到了400多,2002年有800多人報考,去年達到了1106人報名”。
這些報名者都需要先參加一個專門針對港澳臺學生的研究生考試,合格以后再進行面試。這幾年以來都維持了50%以上的高錄取率。
比較受青睞的內地高校,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中大、中國政法大學等,流行的專業有工商管理等,中醫也成為研究生報考的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