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書略得風雅
烘書不成而燒之,是另一種不便明言其謔的風雅──得以一舉而燔之的恐怕都是些化為煙埃而不必覺得可惜的玩意兒。
責任編輯:蔡軍劍
烘書不成而燒之,是另一種不便明言其謔的風雅
猶記少時讀《龐檗子遺集》:“春盡橫塘雨又風,昏燈短被臥孤篷。夢回何處數聲笛,卻憶楓橋半夜鐘。”家大人笑謂:“化古之難,由此可知。龐家烏篷船上‘夏蚊成笛’,居然也風雅得想起《楓橋夜泊》來!”
龐樹柏,字檗子,號芑庵,江蘇常熟人。這一首《舟中夜聞笛聲》化古不成,還不能得一妙字,鬧了不少笑話。它的根本問題是第三句第五字,若要合乎近體詩的聲調,此處應出之以一平聲字,如果非用仄聲字不可的話,下句第五字亦應轉為平聲字以救之,如老杜《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者是。這首詩的毛病尚不止此,據說與龐檗子同為南社社員的詩人陳去病就曾經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