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并不為實 奇觀藝術家的奇觀
物件的空并不是沒有物件,而是來參觀的在座的各位。我們想說的是,人比物要重要,如果沒有人,不會有上海世博會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常仙鶴 徐清清
“我們現在身處一個非常癡迷于物件或者物體的盛會。但物件和物件之間的空間卻沒有人關心,為什么?因為賣不出去,沒有價值。我們這次做的作品,要突出物件之間的‘空’——物件的空并不是沒有物件,而是來參觀的在座的各位。我們想說的是,人比物要重要,如果沒有人,不會有上海世博會。”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我聽到在中國看展的人很吵,在里面說話,我很高興,這樣很好。”生于冰島的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說。
6月5日,在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感覺即真實”只有一件作品。觀眾并非“面對”,而是走進作品,置身其中。用“如墮五里云霧”來形容毫不過分,在紅黃藍綠紫的氤氳煙氣里,近在咫尺的旁人也變得影影綽綽。
看這樣的藝術展用不著什么知識和經驗,也不存在“該怎樣理解作品才對”的心理負擔,誰都可以進去游玩一番,用整個身體感受從來沒見過的幻境,當然這也包括煙霧機使用的煙油氣味讓你的鼻子不太舒服。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中國建筑師馬巖松共同創作了“感覺即真實”。網格狀的天花板很低,里邊布滿紅、綠、藍三原色熒光燈管,配合濃濃煙霧,造成大團大團沒有形狀的邊界的漸變色塊。長約30米,寬十數米的空間,一頭是正常的盒子形狀,另一頭,白色地板沿一條弧線向上升起,直到與垂直墻壁交接。觀眾很難看清地面的變化,只能直接從腿腳感覺到有個上坡,上到一半再也上不去。身體的感覺此時比眼睛更重要了,這正是埃利亞松想要的“感官游戲”效果。
“在歐洲,人們看藝術作品,和歷史上看宗教繪畫有很緊密的關系,所以往往要求你是安靜的或者遠離城市的。你很難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